楊懷仁早料到章惇會竭力反駁,一是因為管秋漓的故事太離奇,又似乎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那個孩子就是趙煦的龍種,他似乎很難相信。
二是它本身也不願意去相信趙煦還有皇族在世。
如果按照他的預想,照現在的局勢發展下去,議儲的事情上,看起來章惇支援的趙似和兩位兄長趙佖和趙佶相比是最劣勢的。
但實際上,章惇覺得趙似其實才是最有優勢的。
趙佖最年長,可惜是個獨眼,又生得實在是醜陋不堪,不管是朝堂上的朝臣也好,還是後宮中的兩位太后也好,甚至連大宋的百姓算上,大家都是十分愛面子的。
要是趙佖繼位,難免別外國人笑話說大宋實在是沒人才了,讓一個醜八怪繼位為帝。
所以章惇認為趙佖雖然最大,卻是最沒有機會繼位為帝的,趙佖私下裡結交的那些武將勳戚,本身在朝堂上也沒有什麼話語權。
就算說的極端一點,趙佖繼位的計劃失敗,他會起兵造反,可他手上能動用的兵馬也是在有限,他要起事,似乎也是蚍蜉撼樹一般,太蠢了。
趙佶雖然和朝中不少文官私下裡關係不錯,像曾布這樣的人也似乎早已經篤定了趙佶會繼位為帝。
章惇認為,趙佶這個人很喜歡書法畫畫這些東西,確實招文官喜歡,可惜他對政務幾乎一竅不通,當皇帝可不是會書法懂書畫就行的。
那些支援趙佶的文官們,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私利,卻不考慮國家和百姓的實際需要。
這一點只要死死抓住,他相信更多的人也會意識到這一點,也不會繼續支援趙佶繼位。
那麼剩下的,也只有趙似了。
趙似之前不顯山不露水,這種低調卻是最讓人覺得安心的,連文官集團也會覺得,皇帝中庸一點,對文人當政是最好不過的。
何況趙似這些年在民間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從民心上來講,百姓也更喜歡一位親民的皇帝。
所以就算趙似才華一般,有了他們這些老臣輔佐,大宋的基本方向是不會發生大變化的,穩定,也是大家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後宮中兩位太后,朱太后可是趙似的親生母親,到時候讓她站出來幫趙似造勢,不怕朝中重臣不會偏向趙似這一邊。
向太后那邊,雖然現在一直沒表態,但章惇覺得到時他聯絡幾名重臣對向太后動之以理,向太后也不會劇烈的反對。
趙似如果能順利繼位為帝,那麼章惇便可以實現他更宏偉的政治理想了。
雖然如今趙煦也十分支援他變法和很多政治主張,但是朝中也還有其餘幾名老臣十分能收到趙煦器重,比如曾布、許將和韓忠彥等人。
這些相公們可是與章惇在政治理念上有很大不同的,有他們在,趙煦又為了平衡朝中的關係,所以也只能部分的接納章惇的政見。
這讓章惇心中非常鬱悶,他確實是朝中權力最大的宰相,可惜有曾布等人對他處處掣肘,他也並沒有那麼順利的實現自己的經國治世的夢想。
趙煦這種搞平衡的性格,章惇非常不喜,但如果趙似繼位,那就不同了,章惇大可以利用趙似對他言聽計從的優勢,排擠朝中異類,他便可以一家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