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牧民好嘛,讓牧民們覺得宋人全都是好人嘛,這一點他還會做。
牧民的住宿問題讓宋將軍給解決了,吃飯問題人家孫掌櫃的早就安排了人,有幾個廚子還是從東京城裡帶過來的,連他這位縣尊都沒享受過這些廚子的手藝。
留給他能做的事情已經不多了,孫掌櫃的也是才想起來的這件事,就是給牧民們一些醫療上的幫助。
這些牧民原來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光是看他們那副樣子,不用想也能知道了。
牧民的生活習慣還很原始,衛生和醫療條件就更談不上了,聽說很多部族根本就沒有郎中這種職業。
如果牧民生病了,簡單的,他們可以憑藉祖輩上傳下來的經驗,在草原上找一些草藥,煮了吃了計算是治病了。
運氣好的時候能治好,運氣不好的時候,遇上有點重或者難的疾病,很可能就丟了小命了。
牧民們平均壽命非常短,這就是個重要的原因,很多人死去,都不是因為什麼大病,有的就是傷風或者腹瀉,因為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導致病情惡化,就這樣奪走了很多草原上的生命。
雖然說這些牧民都是各個部族挑選出來的族中最強壯的一批漢子們,可這並不代表他們的身體就是健康的。
哪怕是請幾個郎中給他們簡單檢查下身體,也會得到他們極大的感激。
牧民們對宋人心存感激,這就是楊懷仁想要的,劉大人想明白這一切,也便捨得花錢請郎中了。
順化渡縣城裡郎中也不多,正兒八經的就兩位,加上這兩位身邊的一些學徒,還有一些給牲口看病的郎中算在一起,劉大人終於湊了十二個人。
劉大人又自掏腰包買了很多簡單的藥材,讓自己手下的十幾個捕快和小吏弄了輛大車,一起給送到了新建的營寨裡去。
宋將軍和劉大人見面的時候很有意思,兩人一個屬於軍方,一個屬於地方官,雖然平時也接觸很多,但實際上兩人沒什麼交情。
宋將軍一眼便從劉大人那張笑眯眯的臉上看出來了,劉大人這是想和他爭功啊。
他帶了三百將士連夜造了一座營寨安排近兩千人的牧民,這事將來讓孫掌櫃的稟報給楊懷仁之後,那就是實打實的功勞啊。
以楊懷仁的脾性,宋將軍覺得他將來升官發財那是肯定的了,可劉大人只不過是花了點錢請了城裡的幾個郎中,又買了些藥材過來,這份功勞就要有他劉縣令一份了。
宋將軍當然覺得心裡不高興,可他也沒辦法,總不能拒絕了劉縣令,那就顯得不好了。
劉縣令當然得意,雖然說他的功勞可能沒有宋將軍大,但事情傳到楊懷仁耳朵裡的時候,他和宋將軍都是一句話的事,他也不會吃多少虧。
孫掌櫃的在旁邊看熱鬧不摻和,心裡偷笑道,你們爭吧,使勁爭,幫我解決的問題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