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武德軍水師來到遼東已經月餘。
北風開始變得凜冽的時候,遼河大水也逐漸退去,但兩岸的村鎮已經被這場大水肆虐的一片狼藉。
遼東的災民實在是太多了,徐涇和水師將士們攜帶的糧食畢竟不算很多,能救助的人肯定是有限的。
儘管如此,宋人在遼東的口碑還是顯而易見的,生活在這裡的漢人意識到這些人終究是他們的同胞,而其他各族百姓,也覺得宋人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徐涇不打算在遼東呆更長的時間,大水退去後,遼國的軍隊必然會過來,將來如果宋遼兩方發生什麼摩擦,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分完了最後一批救災的糧食,徐涇便下令各路人馬返回保州。
宋軍的行動力是驚人的,只用了四天時間,大軍便從遼東撤出,從新進入高麗一邊的保州。
至於那個聯盟,其實在女真人離開之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耶律哈兒韓、艾斯古還有其他各個勢力將來如何劃分遼東的利益,那就不是宋軍要操心的事了。
因為不管他們劃分,新的格局都不會存在太久,一來耶律跋窩臺不會繼續放任他們這樣做,二來遼國本身都已經岌岌可危,他們這種地方上的勢力劃分出來的格局,當然也不會長久。
向高麗本地的官員表示了感謝,徐涇便要帶領水師大軍離開。
高麗人自然沒有什麼可說的,儘管心裡明白宋朝的將軍只是向他們表示客套性的謝意,可這也算是給足了他們顏面了。
保州水軍的具將軍似乎不太高興,可徐涇並不在乎他是不是高興。
當具將軍對比了一下宋軍水師的艦船和他們保州水軍的艦船之後,心裡早就明白了徐涇根本不用把他放在心上。
高麗朝廷本身的許多習慣性的做法,不是他能決定的,自古以來,往後千年,從來都是如此,只不過讓高麗甘心去俯首帖耳的物件,不太一樣罷了。
他們內心裡有種沒有來由的自豪,可實際做出來的事情卻又那麼卑微,這種性格和上不了檯面的格局,大概也侷限於他們國土實在是太小了罷。
宋軍離開了,半島另一邊的史雲也得到訊息,在半島的南面和大軍從新匯合。
從他帶來的訊息看,對於宋軍出兵遼東趕走了女真人這件事,契丹朝廷和民間的看法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差異。
民間的想法相對簡單直接,雖然一直以來契丹人對宋朝的看法頗為偏頗,但對宋朝這次出兵幫忙,他們還是認可的。
儘管也有一些不太好的評論,但大部分百姓還是覺得宋朝的做法,符合他們的利益。
他們更憎恨女真人,覺得這些女真人背叛了他們的主子,也就是他們契丹人,所以民意上,是希望契丹朝廷能儘快出動大軍教訓一下反叛的女真人,滅了他們是最讓人痛快的結果。
契丹朝廷這邊就很憋氣了,宋軍這次出兵遼東是有什麼目的,以耶律跋窩臺對楊懷仁的瞭解來看,是能想的明白的。
宋軍表面上是替契丹朝廷趕走了叛亂的女真人,但實際上最後的結果,確實實實在在的噁心了一把耶律跋窩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