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想要的是真有本事的文人,能在職上盡忠職守,真心願意融入到軍隊中的文人。
如果只是書呆子,或者刻板迂腐之人,那就是作繭自縛了。
其實文官集團應該願意軍隊裡出現更多的文人,他們也能更好的瞭解、監視和控制軍隊。
楊懷仁也不擔心這種體制上的變革,他覺得之前文官對軍隊的控制其實有點過分了,與其埋怨這些制度,不如主動讓文官走進軍隊,加強了解。
最終的目的還是提升軍隊的整體素質,對軍隊的控制的制度上,也能有新的更合理的方式。
所以李清臣的態度,楊懷仁還真不好琢磨,有可能是人家也跟自己一樣的想法,有可能是人家有自己的想法。
但楊懷仁既然早有打算,那這件事便是勢在必行,至於將來出現的問題,現在也不可能全部考慮清楚。
楊懷仁又問了一次,“我想要的人,可能很多。”
李清臣這下也不賣關子了,笑道,“只要是楊國公覺得對大宋的軍隊有好處,要多少人都沒問題。”
這話倒是讓楊懷仁寬心了不少,他知道老李頭不會在這麼重要的事情上糊弄他,所以對大宋軍隊有好處這句話,楊懷仁覺得他是真心實意的。
蔡卞一直沒發表自己的觀點,但這次卻很順從地問了一句,“那大帥需要多少人?不如擬一份詳細的章程,樞密院討論之後送交陛下,陛下點頭,這事就好辦了。”
楊懷仁沒想到事情這麼順利,竟有些不適應,以往一件小事他們這幫大佬們都爭執個沒完,今天這是怎麼了?一個個都變了活菩薩不成?
“哦。”
他有些失神的應了一聲,蔡卞只是拱了拱手,便轉身離開。
楊懷仁再去看李清臣,老頭臉上帶著不已琢磨的笑意,衝著他點了點頭。
那笑意裡竟有些讚許之意,搞得楊懷仁更像是個等著先生誇獎的小學生一般。
楊懷仁也只能安慰自己,也許人家沒有那麼複雜,是他自己想多了。
起碼現在再考慮其他的事,似乎沒有必要,發生過的事情,沒想清楚就是沒想清楚,給你在多的時間也不會有什麼新的想法。
而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未雨綢繆是沒有錯,但處處懷疑,似乎也不是個好的態度。
糊里糊塗告辭,楊懷仁回到家的時候,腦子裡還是一片空白。
好在楊懷仁的性格里還算灑脫,想不通,那也不必多費腦筋,時間會證明一切。
把好訊息告訴家裡人,孩子們便樂瘋了,他們從小就一起長大,從來就沒分開過這麼長時間。
現在他們有了機會進宮去伴讀,也就意味著他們又能和大壯在一起了。
小魚兒還是有心思的,他問,“爹爹,我們幾個女孩子,也能進宮嗎?”
楊懷仁想了想,“能,誰也沒說不能啊。”
孩子們不多想,一起快樂的歡呼起來。
楊懷仁心裡盤算著,家裡的廚子,也給宮裡再送幾個過去,哪怕是專門給這些伴讀的孩子們做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