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6章:牛羊肉泡饃

哪怕是我們存在的整個世界,在整個宇宙中都太過渺小了,渺小到像汪洋大海里的一粒砂,被一波浪頭打起來,又落下。

世界都如此,又何況一個人。

所以不要想太多,就靜靜的感受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歡樂或悲傷,幸福或惆悵。

楊懷仁覺得自己就算穿越了,有了兩次人生可以體會,也不過是蒼茫天空中黯淡下去又從新亮起來的一顆星星,有一天還會黯淡下去,或者從新明亮起來。

既然如此,何必執著?不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愛自己愛的人,率性而活。

……

天朦朦亮的時候,楊懷仁發現自己原來昨夜睡在了城頭上,身邊躺著他的弟兄們。

誰也想不到,打呼嚕打的最響的,是天霸弟弟和小七。這一大一小,一唱一和,悶重和清脆的呼嚕聲此起彼伏。

楊懷仁揉了揉惺忪睡眼,不自覺地想笑。要不是昨天大家都累得睡得太熟,估計會被這倆傢伙禍害得一夜無眠。

早飯很簡單,乾糧掰碎了用牛羊肉湯一泡,像極了著名的西安美食牛羊肉泡饃。

據說牛羊肉泡饃這樣的美味,也是宋代產生的,而且和太祖趙匡胤有莫大的關係。

相傳趙匡胤年少未得志之時,流落長安街頭,乞討了兩塊榔頭一樣硬的幹饃,卻苦於無法入口。

後來遇到街巷的一家賣羊湯的小攤販,乞求一碗羊湯。心善的小販見他可憐,便讓他把幹饃掰碎了放在碗裡,澆了一勺滾燙的羊湯。

趙匡胤接過來狼吞虎嚥,一下子飢寒全消,飢餓之下覺得這就是天下最美的美味。

到後來他做了皇帝,巡視長安之時,想起少年時的往事,尋找到那位曾經給了他一勺羊湯的小販,重重獎賞了他的同時,又一次吃到了讓他念念不忘的羊湯泡幹饃。

後來因為大家覺得皇帝都愛吃的東西,肯定是好吃的,所以逐漸把這種吃法發揚光大。

這種說法很有戲劇性,當然至於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不管是正史也好,戲說也罷,牛羊肉泡饃這種食物,倒是的確從北宋開始流行的。

實際上,羊羹自古有之,基本和中國人食用羊肉的歷史一樣早。

而泡饃這種吃法,有史料記載的是在唐末,“安史之亂”之時,唐德宗借大食軍隊收復兩京,平亂之後,大食軍暫駐長安。

大食士兵行軍打仗隨身攜帶的軍糧,是一種叫做“托兒木”的麵食,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饢”的食物。

托兒木便於儲存,不過放久了的托兒木會變得很乾很硬,無法直接食用。於是大食士兵便把托兒木掰成小塊,用滾熱的羊肉湯浸泡之後食用。

隨著大食人和當地人的交流,這種吃法也逐漸傳播到市井之間,這或許就是有史料記載的真正的牛羊肉泡饃的最早由來了。

當然,在楊懷仁看來,這之前的牛羊肉泡饃和後世的相比,因為當時許多香料還未被人們使用,做法也相對簡單粗糙,味道應該是比較腥羶難聞的。

而他把最接近後世的一種做法和味道帶到大宋,也算是開創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