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的嗅覺是相當敏銳的,霍伯特在利用電器賺了第一波錢之後,貴族們一定會爭先對電力行業進行投資。
到時候貴族們和富豪們不一定能陷入混亂,反而還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但是在霍伯特迎娶奧黛麗這件事上,足可以讓貝克蘭德的許多貴族羨慕、憤怒、憎恨,但最後只能無奈地接受。
雖然跟電力革命不是一回事,但卻可以讓貝克蘭德最悠然的貴族階級,也因為霍伯特而陷入一定的混亂當中。
想到這裡,霍伯特笑了笑,收回思緒,又去看序列1的相關描述:“序列1:弒序親王
“主材料:一份弒序親王的非凡特性。
“輔助材料:民眾可以聯想到晉升者的五種特產各30克。
“儀式:顛覆一個國家的統治,或是以叛變的方式建國。在建立的國度裡創造一套違背這個世界常理的制度,建立讓領地裡所有人都難以接受的文化和秩序。”
這也是霍伯特為什麼一定要建國的原因,因為到了序列1“弒序親王”,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國度。
另外這個儀式霍伯特讓想到了第四紀的“聯合帝國”,特倫索斯特和圖鐸都背叛了所羅門,並聯手建立了“聯合帝國”。
霍伯特對“聯合帝國”所奉行的制度不太清楚,不過他知道第四紀的建築風格,一直是以不對稱著稱。
就像霍伯特之前在另一個星球見到的高塔一樣,左側是一個風格,右側是一個風格,看上去好像是兩座完全不同風格的建築各取一半,粘在了一起。
這就是一種讓人難以接受的文化。
當然幾十年後,民眾習慣了也就這樣了,但是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所有國民應該都很難以接受。
這樣的不對稱,好像在所羅門帝國時代就在盛行,不過所羅門帝國並沒有控制整個北大陸。
當時七神的神國,並不像現在這樣只是教會的總部。
那個時候真的是七個國!
在“聯合帝國”成立之後,才基本上控制了北大陸的全部領土,這時候不對稱的風格在七神原先的神國普及開來。
特倫索斯特和圖鐸晉升序列1的儀式,也就基本上完成了。
也難怪他倆在叛變不久後,就完成了晉升,原來他們的叛變就等於完成了儀式的一半。
霍伯特感慨:這真是一條沒有安全感的途徑啊!
以叛變的方式建國,對霍伯特來說也挺難的,因為是叛變而不是政變,首先要對一個國家的當權者效忠,然後再去叛變。
僅僅是能得到當權者的接納這一點,就很難做到,可能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利益。
就算是魯恩王國和費內波特王國也不可能完全接納霍伯特,因為他身上還有“締造者”眷者的標籤。
所以就不如顛覆一個國家的統治,那個國家霍伯特早就找好了:南大陸,受“玫瑰學派”統治的高地王國。
目前北大陸四國的殖民,並沒有徹底消滅拜朗帝國和高地王國,它們各自還有許多領土和人口。
只不過這兩個國家,一直在遭受北大陸的經濟掠奪。
到時候再發動一場可以滅國的非凡戰爭,徹底擊潰高地王國的統治,儀式也就完成了一半了。
深吸了一口氣,霍伯特再次梳理了一下大體的計劃,用電力革命掠奪北大陸,再用掠奪來的財富迅速建國。
又看了一眼此戰的戰利品,霍伯特才從“失序之國”離開。
回到現實世界,也還沒有睡意,他便考慮起了如何消化魔藥的問題。
“熵之公爵”的儀式都考慮好了,而“狂亂法師”的魔藥才剛剛開始消化。
發動非凡戰爭的方法,僅僅是隻能讓魔藥有消化的跡象,卻不是那種明顯的消化。
霍伯特估計,發動一場普通的戰爭,而且一定要是那種打入另一個國家境內,給那個國家的民眾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魔藥才可能有大幅度的消化,畢竟那足夠亂。
想到這裡,他搖了搖頭,感覺發動戰爭不是一個正確的思路,畢竟是“狂亂法師”,而不是“戰亂法師”。
根據之前的經驗霍伯特認為,消化魔藥的關鍵,應該主要在“狂亂”這方面,而法師可能只是一個稱呼。
比如克萊恩的“詭法師”,霍伯特記得他主要就是注重對“詭”的扮演,而並沒有考慮對“法師”的扮演。
霍伯特概念裡的法師,不是搓火球的那種,就是吃齋唸佛,敲木魚的那種。
這兩種角色扮演起來,好像都有點沒抓住重點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