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六十章:美日同盟

澳大拉西亞之所以答應這次出兵,是為了阿根廷國內的黑土地。

並且澳大拉西亞在之前就和大英帝國達成了約定,因此澳大拉西亞的要求,獲得了協約國其他三大列強的支援。

面對著協議國四大列強的共同要求,阿根廷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和談良久之後,最終同意了澳大拉西亞的要求。

阿根廷的黑土地主要集中在潘帕斯平原,這裡的黑土地有個特點,基本都是紅化黑土地。

這種黑土地的表面是紅色的土壤,紅色土壤之下才是真正的黑土地,缺點是沒有正常黑土地的土壤肥沃。

而且這樣的黑土地如果發展農業有個缺陷,就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對土壤造成破壞。

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都不是問題。阿瑟所以想獲得這片土地,就是為了短期內建造一個糧倉,為兩次戰爭做好儲糧準備。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這片土地肯定要歸還給阿根廷。

至於所劃定的共管的黑土地的範圍,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沿海,以布蘭卡港為中心,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協約國正式租借,為期45年。

期間,協約國四大列強可以在這片土地進行包括農業,畜牧業在內的各種經濟作業,阿根廷不得有任何干預的行為。並且獲得的一切成果屬於勞作方,和阿根廷無關。

這也代表著在未來45年內,這片土地可以作為澳大拉西亞的海外農場,為澳大拉西亞種植大量的農作物。

當地的阿根廷民眾也可以作為便宜的僱農,澳大拉西亞需要坐享其成,就能獲得大量的糧食。

對於大量種植給這片土地帶來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破壞,這和45年後的澳大拉西亞就沒有任何關係了。

當然,為了保護自己在這片土地的利益,澳大拉西亞特地要求,要在這片土地派遣駐軍,來保護澳大拉西亞企業和澳大拉西亞民眾的安全。

同時,駐軍也能威懾阿根廷政府,讓阿根廷政府約束好阿根廷民眾。

1913年11月27日,《悉尼合約》正式在澳大拉西亞首都悉尼簽訂,也代表南美正式進入和平階段。

在許多媒體和民眾的見證下,英國,法國,俄國,澳大拉西亞,智利和阿根廷的代表,紛紛在這份合約上簽字,也代表這份合約正式開始執行。

根據雙方的約定,阿根廷政府那高額的賠款,需要在最長五年的時間內償還。

一旦賠償的期限超過五年,則每年要向戰勝國支付百分之十的利息。

考慮到阿根廷政府的財政狀況,就算阿根廷政府能夠在五年內支付這些賠款,阿根廷的財政狀況也會變得十分糟糕。

或許是為了挽救這個即將失去的盟友,同時也是表達自己在戰爭中沒有任何作為的歉意,悉尼合約公佈沒幾天,美國政府就聯絡了阿根廷,聲稱可以幫助阿根廷進行賠款。

阿根廷政府雖然已經對美國人不太相信,但這也是阿根廷目前為數不多的選擇。

好在,美國人想挽救阿根廷這個盟友是真心的。沒過幾天之後,美國和阿根廷就達成了一份新協議,美國向阿根廷提供300萬英鎊的無償援助和1500萬英鎊的低息貸款,來幫助阿根廷國內恢復戰後的秩序。

兩筆加起來總共1800萬英鎊的援助,總算讓阿根廷政府的氣消了大半。

至少這筆資金在償還完戰爭賠款之後,還能夠剩下500萬英鎊左右的資金,來挽救阿根廷國內的局勢。

事實上,美國人此時已經感受到了來自協約國的壓力。協約國四大列強聯手,哪怕是德國都支撐不住,更不要說目前軍事實力並不強大的美國了。

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不會受到威脅,1913年12月月初,美國人就公佈了新一輪海軍擴張法案,用大肆擴張海軍的方式,來向自己以及民眾表達一個資訊,那就是美國仍然是安全的。

到底是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擴張法案看起來也十分誇張。

據美國政府公佈的海軍擴張法案來看,從1914年開始,一直到1916年年底,三年的時間美國每年都要建造三艘超級無畏艦和兩艘戰列巡洋艦,總共要建造九艘超級無畏艦和六艘戰列巡洋艦。

如果美國的海軍擴張法案能夠順利執行,美國的主力戰艦數量將會在1916年年底達到世界前三水平,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海軍實力。

美國人之所以有如此誇張的海軍擴張計劃,這次協約國四大列強的共同行動功不可沒。

之前的時間裡,美國自認為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國本土的安全不可能受到威脅。

但協約國四大列強的共同行動,美國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距離再遠,海軍也能抵達。

要麼擁有強大的陸軍,能夠將敵人在陸地上殲滅。雖然可能會將戰火燒到自己的本土,但好處是能夠殺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達到戰爭的最終勝利。

或者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根源上破滅敵人登上自己國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