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三章 浪一浪

七月中旬,有關能源武器的熱度還是居高不下。

王晨在B站上傳的影片單集播放量已經超過了三千萬次。

尤其是最後一個試射的影片短短几天下來播放量已經高達六千八百萬。

恐怖的熱度再一次把鹹魚科技推到了風尖浪口,很多國外媒體也是對鹹魚科技的威脅大吹特吹。

大部分都是說什麼王晨對世界的安穩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希望鹹魚科技能夠加強與世界的溝通等等之類的屁話。

王晨對此毫不關心。

現在能源武器已經成功研發,王晨已經讓二狗子開始組織生產儘快將其安裝到飛船的武器掛點上。

目前飛船的整體進度已經來到了百分之七十二左右,主要的大件部分已經基本齊活,剩下的就是內部線路還有一些子系統的整理安裝。

預計最多三個月左右就能正式下線。

這也是託了機器人的福,這幾千臺大白二十四小時不斷地工作其效率自然要比傳統的生產模式強不知道多少。

別看這飛船的實際安裝時間只有一年上下,要換算成傳統人力的話相當於是弄了四五年左右了。

這一比五的勞動力差可不是開玩笑的。

算算時間,或許還能趕上今年的大閱兵。

而隨著飛船下線的時間不斷臨近,另一個事情也被列上了日程,那就是飛船的駕駛員人選。

雖然這臺飛船擁有高度智慧化的裝置,甚至可以不需要航天員就能進行無人飛行,但人力永遠是飛船安全的最後一道保障。

以目前飛船的情況來看,保底是需要二三十名宇航員才夠的,這裡麵包含了駕駛,導航,維護,生活日常保障等方便,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本來按照王晨的想法是打算從民間抽調人手來著,但考慮到自己目前的維生系統還不完善,尤其是對G力的抵抗,雖然相關的宇航服已經在進行生產但還是需要專業人員。

哪怕飛船自身的結構加上正在研製的單兵外太空機甲還有抗荷服也沒辦法完全抵消G力的存在。

以目前人體的脆弱程度,想要完全發揮這架飛船的能力怕是有點困難,只能擇優選取。

王晨算過,以這艘飛船的動力和體積,想要單機飛出大氣層短時間內的G力可能會高達二十幾G,就算經過一系列的削減在短短几分鐘內宇航員也需要承受8到10G的負荷。

這已經是頂級航天員才能承受的極限。

在王晨沒有找到抵消G力的辦法之前,這種人才肯定只能找上頭提供。

而聽見王晨要二三十個宇航員,杜剛也麻瓜了,好傢伙,張口就是二三十個,你當宇航員是大白菜?

你知道整個種花家堂口才多少宇航員不?算上預備役也才不到五十人。

這東西是要看天賦的,錢都是小事,問題是如果你這飛船出了毛病,那整個兔子家的航天力量瞬間就沒了一半,堪稱毀滅性打擊。

二三十人肯定不行,上頭擔不起這個風險,太空計劃最重要的就是宇航員,沒有宇航員你玩個屁的太空計劃。

尤其是那些上過天有經驗的航天員每一個都是金瓜蛋子。

杜剛說了,最多隻能給五人,其中帶隊的是上過太空,也就是一大佬四萌新。

聽見這個訊息的王晨也有點麻瓜了,五個人肯定不夠,連滿足核心區的需求都不行,必須要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