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歐洲古稱火星為瑪爾斯,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也被稱為“紅色星球”。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
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週期是地球的兩倍。
火星亮度最高可達2.9等,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大氣是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佈撞擊坑、峽谷、沙丘和礫石,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滿撞擊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低地平原。
火星上有太陽系已知最大的山奧林帕斯山,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
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
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被觀察到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南極冰冠有部分退縮,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尚書·舜典》記載:“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穎達疏:“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今日則取名“火星”。
近距地球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
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曾經達到約5880萬公里,而在2018年兩者之間的距離將達到5760萬公里。但在2003年的8月27日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僅為約5576萬公里,是6萬年來最近的一次。
所以現在地火之間的距離並不算太遠很適合發射各種航天裝置。
最近的一次也就是在2021年5月15日,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訊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這也是我國首次完成火星探測任務。
而今天,九月一號的上午九點,已經在空地上準備妥當的鹹魚號就要載著二十二名宇航員以及全人類的希望進行第一次火星載人登陸。
參與這項計劃的各堂口老大已經相繼到場,照例是給各自家的宇航員加油打氣並許下很多承諾。
諸如等你回來就發獎章,發錢,發老婆,就算出了意外你全家上頭養了絕對的衣食無憂,所以為了自己的榮耀以及未來!出發吧勇士!我等著你們的好訊息!
雖然沒有出面,但在實驗室看著的王晨總覺得這是在立Flag。
&nmmmm,媽蛋的,希望鹹魚號裝甲夠厚能夠扛得住。
送宇航員上機,很快,起飛時間就進入了倒計時階段,在距離鹹魚號大約四五百米的地方,一群媒體也是將各種長槍短炮對準了那頭。
四周的地勤大爺們在完成對飛船的最後一次目視檢查後這才招呼著撤走了周圍所有的車輛。
九點二十分,鹹魚號正式啟動引擎,所有艙門關閉飛船開始自檢。
九點二十三分,飛船自檢完畢,飛船進入起飛預備階段,所有宇航員全體啟用航天機甲的獨立維生裝置。
九點二十五分,各項準備已經就緒,發動機開始預熱,四周的空氣中開始迴盪起鹹魚號那性感的呼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