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寒風吹過,不知不覺新的一年又要來了。
看著窗外已經枯黃下來的世界,王晨一邊吃著手裡的麵包一邊打了個大大的哈欠。
這段時間自己睡覺不是很好,身體沒有問題主要是晶片的生產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階段。
早在十月中旬王晨就完成了第一條生產線的組裝,雖然是實驗性質但也終於可以進行第一塊晶片的研製。
兩個月下來王晨自己都不知道報廢了多少原材料,而終於在上個星期王晨摸到了成功的門檻。
於是這幾天下來王晨算是久違的加了一個班,每天基本都幹到了晚上的十一二點,然後早上七八點又爬起來繼續折騰。
連李龍都差點以為自己的魔怔了,說什麼不急於一時讓自己慢慢來。
本著外行沒法解釋,王晨也沒多說什麼繼續著手頭的事情,而在昨天整個進度已經無限接近於成功,最後的封裝出爐工作是交給了二狗子來進行。
早上爬起來的時候二狗子就告訴王晨最後一步已經成功,強壓著激動的心情把手上的東西一口氣吃完王晨這才拍著肚子來到了實驗室。
原本整潔的一樓這時候已經有些髒亂,一個單獨的區域中,幾十臺大小不一得裝置正轟隆隆的執行著。
快步走到最左邊的一臺裝置前,王晨現實看了眼旁邊虛浮著的虛擬小窗。
果然,原本顯示執行的狀態此時已經變成了待機。
“二狗子,已經OK了是吧?”
“嗯,凌晨六點二十八分完成的。”
“好,開爐!”
“是老大。”
很快隨著一整氣壓洩露的聲音,上方中央區域一塊原本密封的板塊向著四周滑開,隨後大量冰冷的霧氣伴隨著一塊托盤從裡面冒出。
這就是封裝光量子晶片的最後一步,也是王晨折騰了好久才找到的可行方案。
雖然用了特殊的方法讓光量子晶片不需要在絕對零度的溫度下執行,但在封裝的時候依舊需要把溫度控制在零下九十度左右。
而這臺花費了王晨大力氣的封裝機就是這段時間的成果。
中間的那塊托盤擁有三十二個槽位,可以同時對三十二塊晶片進行封裝,而此時正中間一塊冰藍色的方塊物就這麼靜靜的躺在其中。
等到冰霧完全消散,王晨這才戴好一雙手套小心的把這塊晶片從模板上取了下來拿在手中仔細的觀摩了一下。
和自己設計的差不多,比起傳統的電腦CPU,新一代的光量子晶片在體積上大了約莫三分之一,背部擁有十二個觸碰點用於和主機板進行對接。
重量方面比起傳統晶片只有一半左右,但它的算力卻是遠遠超過了傳統晶片。
就這麼一顆只有十二光量子位元的晶片,其算力就相當於七千顆九代I7的總和而它的造價只有不到兩萬左右。
當然這個價格是王晨根據後續產能上來後降低成本所得出的大概價位。
雖然聽起來有些昂貴的,但別忘了這東西只要能造出來就能進行閹割,王晨現在手上這塊可不是這套裝置的極限。
按照王晨現在的設計,這套生產線能夠生產的區間是在兩個光量子位元到二十四個光量子位元之間。
如果只是最簡單最便宜的兩光量子位元造價大概在兩三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