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元年(172)十二月十六日,吳郡郡治吳縣城外,太守臧旻與城中大小官員站在城外等候。攸而,一隊人馬伴著達達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地行來,到了人群之前,方慢慢地降低了速度。
見到此幕,臧旻連忙率著一眾官員行禮唱喝道:“恭迎天使!”
等塵煙消弭、餘音散去,身穿深絳色宮廷服飾的李忠翻身下馬,環視一週,沉聲問道:“吳郡太守臧旻何在?”
臧旻上前一步,亦沉聲回道:“臧旻在此!”
見臧旻出列,李忠衝著身人馬微微點首,接著一個甲冑齊全計程車卒捧著一個長方形的木盒小步趨行來到跟前,李忠從其中取出天子詔書,神情隨之陡然一正:“臧旻受旨!”
“天子詔曰:朕以眇身,而承大位,受命以來,兢兢業業,恐失厥中,損歷祖之名,負萬民之望耳。今會稽賊起,糜亂地方,此朕德薄耶?朕素聞太守驍勇果敢、暢於兵事,故命卿代揚州刺史一職,督吳郡及九江、廬江、豫章、丹陽、會稽六郡兵事,以恢弘正義、剿賊安民為任,望卿莫負朕望!”
聽完詔令,臧旻連忙稽首行禮,然後雙手虛舉過首,聲音肅穆:“臣臧旻領旨。”
等受了旨,臧旻又迎著李忠一行人入了城,並將其引至專門“請”城中大戶騰出來宅院裡,然後致歉道:“吳郡偏鄙,招待不周,還望天使見諒。”
李忠笑了兩聲,衝臧旻拱了拱手:“太守不必如此多禮,當以王事為重;至於吾等,今且在此歇息一晚,明日便要回去。”
臧旻聞言一驚:“何必如此匆忙?”
李忠這次呵呵了兩聲,卻是再未答話。
臧旻此時已知自己說了蠢話,這吳縣往昔便不繁華,如今又有兵災,當真稱得上是一個鬼地方,不走,難道準備留下來過年嗎?
隨後,臧旻依例送上了打點,等李忠笑容滿面地收下來,便轉身去了郡府。
而在郡府之中,吳郡一眾核心官員早已等候多時了,臧旻也不廢話,在上首落座之後,便開門見山地道:“當次之時,該當何如,請諸君各抒己見。”
話音擲地未久,一個身長八尺、濃眉大眼、英俊神武的少年便站起身來,對著臧旻一抱拳,聲如洪鐘地道:“臧公,吾願為先鋒。”
看到少年站起,臧旻心中暗自讚許,連那顆緊迫的心也安定了不少,這少年喚做孫堅,莫看其年方十八,卻是英勇彪悍、武藝非凡。
建寧二年,他因在徐州從事一職上政績卓絕,再加上當年七月中樞震盪之故,被朝廷任命為揚州吳郡郡守。
等到上任,臧旻才發現,這吳郡的形勢遠比他想象中的還要複雜,財政艱難、武備鬆弛、兼併嚴重、盜賊橫起……若是一般的官員,面對如此困境,說不定會知難而退,乃至同流合汙。但臧旻沒有。
不可否認,自章和之後,隨著帝國國勢一天天江河日下,法紀漸漸趨於虛無。在這其中,自有理想破滅、自甘墮落之輩;也有失了拘束,橫行無道之眾;但亦有似臧旻這般不忘舊志,心存天下的仁人志士,懷著“致君堯舜”和“復三代治”的抱負,盡心盡力地做著自己所有力所能及之事,掙扎著“扶大廈之將傾”!
因此到吳郡之後,臧旻無有一日懈怠,好在吳郡畢竟是南方鄙遠之地,並無甚大的可以直通朝中實權大佬的豪強,於是臧旻打壓豪強、開墾田荒、明正刑法……只用了區區兩年的時間,吳郡竟有了些繁華的意味,一時間,鄉野百姓皆稱其賢。
不過,內患雖抵定,盜匪卻難平。一夥潛藏於吳郡西側震澤之中,規模約在數百人,專門以搶劫過往商旅為業的水賊卻是攪得臧旻不得安生。這倒不是說著水賊如何厲害,實在是其油滑得緊,一見風頭不對,便仗著自己水性嫻熟、小舟輕快,只消一二刻,就跑得無影無蹤。
然而,就在就在建寧四年十月,臧旻正又一次準備調兵圍剿水賊之時,卻收到了來自錢塘縣的急報,言震澤水賊匪首胡玉為一少年手刃。
臧旻心中甚奇之,便招來這少年一見,並問訊了他的姓名、來由與此事的經過。聽完更是驚歎不已,便將這孫堅從富春縣的一個縣吏擢代為吳郡司馬一職,專司圍剿水賊一事,這近一年下來,也是戰績卓然,盜賊匪患為之一空。
想到此處,臧旻笑道:“文臺,你且坐下,這先鋒之職定跑不了你這頭雛虎。”
之後,數人又商議了一會,臧旻又命人去調丹陽太守陳夤出兵,丹陽向來以強兵為名,陳夤又向有“幹事才”之望;至於其他郡縣,臧旻則命其招募鄉勇,固城為上,只盼他們不要給自己添亂子。
等商議結束,吳郡各位官吏椽屬紛紛告退,唯孫堅一人被臧旻留下,等人走光了,孫堅對臧旻行了一禮,有些疑惑地問道:“不知臧公留文臺何事?”
臧旻道:“文臺,你此次為先鋒,我有一二句話要囑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