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譚景榮也回到了工作室。
真要說起來,目前這個草臺課題班子對專案最上心的,除了喬澤外,絕對就是譚景榮了。
其實李建高第一次把他帶到這個課題組來的時候,譚景榮內心還是很抗拒的。
什麼情況?
小組裡從小老闆到其他所有成員都是大一的新生?
只有他一個研究生?
搞笑的吧?
真的,如果不是喬澤已經把框架寫好,直接就可以開工喂資料的話,譚景榮說不定也要選擇轉身就走了。
就這樣,正式在工作室開工的第一天就在有些鬱郁的情況下過去了。
但當第二天譚景榮跟李建高一起接觸到了喬澤寫的框架後臺之後,整個人又開始懵了……
這特麼是一個大一新生能寫出的東西?
再然後李建高又把喬澤寫的論文直接甩給了他。
晚上通讀了一遍論文後,譚景榮決定放下尊嚴跪下了。
接下來這半個月,譚景榮就好像在夢遊一般。
對於蘇沐橙跟陳藝文來說,喬澤不管對這個框架做了多少離譜的事,在兩人看來似乎都挺正常的。
但落到譚景榮眼裡,那感覺……怎麼說呢,他都不敢怎麼跟喬澤說話。
因為譚景榮是真覺得他跟喬澤……不,應該說喬澤跟這個世界都應該給隔離開。
他根本想象不到喬澤腦子裡還有多少奇思妙想,總能在框架上新增一些新的東西。
更可怕的是,三個人不過餵了十多天的資料,這個試驗性的框架是真的肉眼可見的“聰明”起來。
如果以ChatGPT為參照物的話,前十天的測試回饋結果,還顯得極為呆板,大概跟ChatGPT2代持平,但這些天框架的回應質量已經肉眼可見的在提高。
不管是AI文字翻譯,自然語言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提煉,又或者根據要求給出特點內容……
都已經開始漸漸能跟最新版本的ChatGPT4代比肩了。
現在欠缺的無非就是多向發展的內容。
比如繪畫這些。
但譚景榮很清楚,並不是喬澤設計的框架做不到這些,而是他們租的算力還是太少了。
不過說實話,用來發論文絕對是夠用了。
畢竟他們已經證明了,並不需要大批次的資料,也能讓機器變得更聰明。
這已經證明了喬澤設計的這套框架以及相應演算法相對於現行框架跟演算法的優越性。
這也就是譚景榮本來就是沉悶的性子。
不然真會忍不住到處吹噓了。
所以在課題組的這段時間,譚景榮一直很謹小慎微。
沒辦法,他是真的很想留在這個課題組,偏偏目前他做的所有工作,可替代性極強。畢竟喂喂資料,調調引數,做做測試,隨便叫一個大學生來,培養個兩、三天差不多就能成熟練工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