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你在《科學》上發的論文,就鬧出了一些動靜。好在驚動了物理院跟工程院好幾位院士,加上京城那邊的研究所也在驗證論文,大家一起想辦法把社會上的熱度降了下來。當時我也覺得挺好的,誰想到這邊有為新機發售,又被翻了出來。接下來這段時間肯定不會太安靜。最近我接了好幾個電話,打聽你訊息的。科學院的、華清的、燕北的……”
李建高看著喬澤,說著這段時間他所經歷的事情。
如同他預料的那樣。
一個個華夏學界顯赫的單位並沒有讓這孩子動容。
不過也正常。
畢竟前段時間喬澤剛剛跟院士大佬面對面談過話。而且第一次跟院士接觸,就直接開始談條件……
這氣勢跟能耐……
“哦,對了,還記得江大的張春雷張教授嗎?”李建高突然問道。
喬澤點了點頭,答道:“記得,那個話很多的長江學者。”
現在的喬澤已經不是之前對華夏科研體系什麼不懂的懵懂少年了。
倒也不一定就想真能幫喬澤想出方向,但萬一在喬澤思考上有新思路了呢?
總計五十多頁A4紙,厚厚的一疊,但好在閱讀起來不像論文那麼精簡。
已經瞭解自然科學類的長江學者有多厲害。
是,他的學術水平也許的確還夠不上至高榮譽。
但他畢竟才34歲,還有進步的空間。
“哦。”喬澤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
“主體思路的演算過程也在裡面,還有一些之前證明的廢稿,因為課題還沒做完,我也沒整理。”
李建高愣住了,半晌才喃喃問道:“所以你之前總跟我說還沒想明白,是想證明任意規範場都有對應的Riemaan空間?”
哪怕是正經的研究生,剛跟導師的前三、四個月,其實也處於相互瞭解的階段。
李建高心情輕鬆之後,想到了喬澤的命題,這些天他針對一系列論文的研究又恰好讓他感覺到對數學相關領域的理解更透徹了些,便又興致勃勃的說道:“好了,說了這麼半天,聊聊你上次申報的課題吧。說起來這個專案也批下來快一個月了,換了你做群智專案的時候都已經能直接提交結題報告了,現在還沒動靜,看來是真難啊。給我看看你的破題思路,說不定我能給你點啟發。”
不誇張的說,那天喬澤關於幫他上院士的談話,是真讓他壓力山大。
喬澤再次點了點頭,應了聲:“嗯。”
因為還沒有打算寫論文,所以也沒有整理,顯得較為零散。
看到第二十頁,李建高詫異的抬頭看了眼喬澤。
李建高狐疑的看了喬澤一眼,問道:“已經有這麼多證明過程了?”
“不是,你這不是已經有完整證明過程了嗎?這題目已經證明完成了吧?怎麼沒聽你說過?難道你覺得證明過程有問題?所以後面是修改的部分?”李建高忍不住問道。
旁邊的蘇沐橙也好奇的抬起頭看向李建高,覺得有些不明所以,李叔怎麼嘴唇有些哆嗦,看上去很激動的樣子?
他剛到學校的時候,徐伯伯還經常會關心他吃沒吃飯。
“喬澤,你要相信我,世界上絕大多數數學難題都這樣靠群策群力解決的。微積分都是幾代人的補充。雖然我知道你的想法很多,很大,但也沒必要太過為難自己了,真的。”
“哦,還有個事,之所以光電所那邊要把整個專案部都搬過來,也是因為回頭京城那邊還會有專家團過來做稽核,到時候方便你也能參加。我猜測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讓你坐車跑大半個西林,你拒絕了他們也不好說什麼。但如果評審會議就在一棟樓裡,請你這個論文作者去一趟,你也不好拒絕。”
只是初始印象太強大了。
從李建高在星城第一次見喬澤到現在滿打滿算也不到四個月。
這可是一般人沒有的待遇。
不過喬澤研究的思路本就很嚴謹,所以只需要按照日期排序就能清楚把握到思考的過程跟脈絡。
李建高深吸了口氣,語氣開始變得分外和藹:“喬澤啊,你覺不覺得有一種可能,這個統一性的推進是個很龐大的命題,你不需要一個人來解決的。”
張春雷跟喬澤接觸那短短兩天,的確話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