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一旦發酵到網路上,一百個人能有一百種解讀方法。
有讚的,有懵的,有批評的,也有質疑的……
質疑其實沒什麼不對,因為喬澤自己也很清楚,他距離解決真正的楊米爾斯理論所提出的質量間歇問題,還有一段路要走。
所以網上的熱議對他來說沒有半點影響。
褒揚也好,罵他沒禮貌太過狂傲也好,甚至懷疑這一切是不是譁眾取寵也好,喬澤壓根都沒放在心上,並不止因為他不上網,更因為其實喬澤自己都沒意識到,他對於任何“愚蠢”說辭跟行為的耐受性都很強。
這跟性格無關。
任何人從初中開始的五、六時間,都被身邊人認為有病還懶得反駁,這方面的耐受性都會很強大。
就好像喻成功說的那句話:“大家認為他有病,他把大家當傻子,另類的雙向奔赴而已。”
只是下午的提問環節,卻頗為讓他失望。
沒人提出太多有價值的問題。
好吧……
也許大家都還等著最終的驗證結果,又或者接觸超螺旋空間代數的時間還太短暫了,一時間想不到太多有意思的問題。
倒是有幾位大佬詢問了幾個關於切空間構造的問題。
問題挺有意義,但喬澤不太想仔細回答。
依然是極致的理智作祟。
喬氏切分法當然是有用的,起碼在證明楊米爾斯有解的時候,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對於解決質量間隙問題,意義不大。
所以雖然這種切分法並不難,但瞭解的人再多,也不可能對他有什麼啟迪。
倒是如果誰能快速弄懂了超螺旋代數空間,也許未來能成為解決質量間隙問題的助益。
偏偏喬澤也沒那個耐心去把整個學說補充完善,只能說功利心強到了極致。
於是在簡單回答了幾個問題之後,問答環節便宣告結束。
失望的感覺更多的其實來自於以己度人……
其實仔細想想,喬澤從那天做夢來了靈感,到透過建立一個特殊的代數結構,求出了楊米爾斯方程的通解,也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他竟然希望能透過短短五個小時的講解,讓臺下一眾上了歲數的大佬們,能理解他的想法,多少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從超螺旋空間代數,到超螺旋場等等一系列命題,不但需要學者們對於近乎所有的代數空間範疇都有極深的造詣,精通數學分析、pde,對微積分、泰勒展開、傅立葉變化等等知識都能融匯貫通,還需要對場論有基本的瞭解。
總之超螺旋空間代數本就是建立諸多前輩大牛研究基礎上的一門新學科,對於數學功底的前置要求極高。事實上有幾位頂級學者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稍微理解這些內容,已經頗為不易。
想要求更多總得多給這些學者們些時間。
好在徐大江對下午的問答環節可能會不那麼精彩是有預料的。
在喬澤選擇走下報告臺後,李建高便直接上臺開始做六十分鐘報告。
這是早已經安排好的。
求到李建高身上的時候,徐大江也說得很清楚。李教授這次就是備胎,如果第一天喬澤的報告會時間正好夠,那麼李教授的報告就移到第二天,跟其他學者的報告會一樣,在小報告廳舉辦,誰有興趣誰去聽。
如果第一天喬澤的報告會有多餘時間,那李建高就上臺去做六十分鐘報告。
對於李建高來說,徐院長的要求雖然過分了些,但畢竟是在為自家學生擦屁股,李建高倒也沒什麼太過牴觸的心理。
主打一個佛系。
反正在其他人眼中,他已經是一個靠學生上位的學者了,這種事情做起來完全沒有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