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豆豆懂得還真多啊。”張明睿笑著點評了句。
雖然豆豆這套理論聽著其實挺古怪,但又總覺得它很有道理。
“那當然了,其實我懂得可多了。造坦克雖然是解決辦法,但其實主要還是開玩笑啦。畢竟產業鏈轉型需要付出的代價還是挺大的。造車的廠子不能說轉型坦克馬上就能有產量的。”
“哦?那還是這個問題,豆豆你幫我們想個更靠譜的解決辦法?”周良頗有興趣的問道。
“簡單呀,細化市場,找準需求跟痛點啊。以現在小汽車上所使用的晶片為例啊,一輛車從電力、電器控制到soc/asic,還有儲存、網路等等,根據油車電車的不同,需要的晶片數量在幾千到數萬不等。
這其中的價格差距很大,比如一枚最簡單的升窗驅動晶片,目前主流的國外品牌售價在50元90元之間,華夏產同型別晶片價格最低可以做到一元兩個。還有其他動力晶片能做到更大。
國際市場上相關晶片主要利潤由美國賺取。比如一輛售價約為五十萬人民幣的車,不包含車機系統的情況下,如果全部採用國外主流晶片大概需要七萬左右的費用,但如果選擇同等效能水平的華夏晶片,大概只需要3000的費用。
尤其是華夏已經研究出很多成熟的解決方案,最核心的地盤技術也能做到打包提供。所以如果讓我去開闢市場,我會選擇先用技術跟晶片打包授權的方式,在相對廣大的西部市場運營一系列的低端合資品牌。”
豆豆一板一眼的說道。
“合資品牌如果對方也限制呢?用低價貿然進入別人的市場,肯定會影響到別人的利益吧?”周良反駁了句。
“解決方法很多啊,你要知道沒有一個利益共同體內部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你不能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看待,尤其是做生意的時候,甚至不能把一個國家當成一個整體看待。
再打個比方啊,比如某國最賺錢的產業是高階機床。我們從那裡買來的高階機床,發展高階工業,不但能衝擊其他國家的高階工業產品,而且還能讓該國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各類必須的產品,對於這個國家來說自然是極好的。
甚至如果我們不發展高階製造業,這個國家都過不上這種好日子,這才是重點。所以要我來負責產品出口,我會先選擇技術出口,我可以暫時不要自我品牌,不過度追求盈利,哪怕只讓供應鏈能夠賺錢都行。
是的,如果讓豆豆來負責這件事情,那就是一個無私奉獻商人的故事,我願意出技術,幫國外的合作者省下研發費用,我還要幫國內的供應商牽線搭橋,讓國外的合作伙伴能享受到最具價效比的產品,同時也讓供應鏈獲得長足發展。
總之我要保證讓國外的合作者能賺得盆滿缽滿,至於我只要一點小小的技術授權使用費保證我能繼續進行降本增效的研究就可以啦。反正我肯的有信心最終讓我們產品四面登陸就行啦。”
周良懶得再問了。
只能說豆豆的手段很多。前期佔領市場,後續如何賺錢,其實都能想到。
只要能站穩腳跟了,最終肯定有利潤的。無非就是經過誰的手而已。
製造業本就是這樣,掌控供應鏈,才是賺錢王道。
最重要的還是人工智慧是真能不計較一時的得失。
“想法不錯,但你怎麼知道人家賺錢之後還會一直依賴你賺錢?萬一人家賺了錢之後想把你甩開怎麼辦?”又有人打趣的問了句。
“嘿嘿,甩開我?大爺,您別開玩笑了。他們能躺著把錢賺了,怎麼可能願意還要站起來?再說了,都已經躺下了,如果還真能讓他們再站起來的話,那當然就是豆豆我的不是了。”
喬澤靜靜的聽著這幫院士們跟豆豆的問答。
然後感覺有些無聊。
商業在喬澤看來終究是小利。
貨幣錨定標準終究還得是能掌控多少能源。
換而言之,稀缺的從來都是資源,而不是貨幣。
所以最本質的還是掌控資源才是最重要的。
就比如給地球上了一把太空傘,沒啥別的功能,就能完全隔絕太陽光,然後把地球上的陸地分成一個個區域,哪個區域交了錢就控制這個巨大的太空傘收起某一部分,讓該區域地面上的人能享受到陽光的味道……
不誇張的說,以這項技術為標的開個公司,美股上市十萬億起步當天都能被全世界的資本大鱷們搶光。
這才是真正透過高科技賺錢的生意,蘋果稅跟這比起來都是小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