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4章 報告會上的小插曲

大禮堂裡前排坐滿了人,其實還有一百多個位置,但為了會場紀律考慮,徐大江收緊了口子。

事實上讓一些本科生參與這種報告會沒什麼意義,甚至是有害無益。

他自己也抽時間大概瞭解了超螺旋座標系這套體系,以他的知識儲備尚且感覺到想要理解那些抽象概念有多吃力,對於那些還沒有完整梳理代數分析的本科生而言,很容易讓人產生對數學的畏懼心理。

對於喬澤來說,今天到場的人顯然比他預計中要多出許多。

不過正如徐大江預料的那樣,對於這種細枝末節的小事,喬澤並不在乎。

只是他覺得起碼禮堂裡有一半人,會因為這次報告會浪費許多時間。真不是喬澤看不起其他人,而是他已經發現,數學是一門非常需要積累的學科。

所謂的抽象,是因為數學中的所有概念都是層層遞進的。後續所有知識都建立在前人搭建好的框架之下。

所有新的數學工具,無非都是對已知所有數學規律的變形、組合跟拓展。物理也是同理。

“今天這場報告會我決定講的內容是關於超螺旋座標系誕生思路的分享會。我會盡量淺顯直白的講述為什麼又是如何推匯出超螺旋座標系,並藉此推匯出蘊含量子理論的。

對於數學定義有這麼一句話,數學是對現實世界數與形簡潔、高效、優美的描述,我深以為然。從某種程度上說,超螺旋座標系就是在這一句話的指導下,總結出來的規律。

要理解超螺旋座標系,我們首先要對超螺旋代數框架下推匯出的次元扭曲函式有清晰的認知。次元代表著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最容易的理解,微觀粒子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導致函式的一次扭曲。

在此之前我們使用波函式跟薛定諤方程來描述粒子或者波相關的物理量,但顯然這套理論有極大的侷限性。比如非相對論性,對於高能跟高速粒子,只能使用狄拉克方程。

不適用多粒子體系,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和糾纏效應使得使用波函式來描述整個體系變得困難。其他還包括定域性跟解釋問題。基於複數場的波函式其物理意義依賴於複數的模的平方,波函式坍縮和多重宇宙等解釋,都顯得很無稽。

所以我們需要一套更科學的數學工具,來描述微觀世界所發生的一切,在此之前,我們首先假定,微觀世界的運動軌跡,是絢爛而優美的。由此我認為超螺旋座標系描述的微觀粒子世界應該存在無異變性……”

……

毫無疑問,報告會上喬澤的發言是讓人震撼的。

甚至還沒到具體的數學論證環節,就已經讓人開始咋舌。

嗯……

沒有對於歷史資料的分析,單純就是在之前數學理論基礎上,開始幻想微觀世界有多美麗,然後虛構一個定理出來?

毫不誇張的說,臺下眾人經歷了一次喬氏震撼的洗禮。

可惜愛德華·威騰並不在這裡,不然他肯定大聲告訴所有人,當他得知喬澤單純是靠對微觀世界的美好想像,推匯出了這一套理論,還被實驗室資料所驗證時,情緒就是這樣的。

這特麼真是人能幹出的事嗎?

當年狄拉克方程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也沒有這麼離譜。

畢竟狄拉克推導這個方程的時候,是有相對論跟薛定諤方程做依據的。

喬澤則完全是在憑空捏造。

感覺就是這傢伙覺得前人描述的微觀物理世界不夠絢爛多彩,覺得應該更美妙,所以乾脆按照他想像中的微觀世界,編一條定理出來,然後開始著手推導跟驗證……

這特麼就很離譜了。

甚至解釋了喬澤最先把這套理論放在微博上的原因。

這還真不適合發表在正規的期刊上,因為整個推導基礎聽起來就不太嚴謹。

先假設一個理論是正確的,然後再去著手推導這個理論……這特麼豈不是有點迴圈論證的味道了?

離譜的是,方法很不科學,但結論卻似乎真能禁得住試驗室驗證。

能來現場參加這次報告會的大佬,都有能力接觸到cern那邊的最新訊息。

事實上,像cern這樣多國參與的大型研究機構,想要完全保守住這類的資訊本就很難。每天更新的資訊似乎都在佐證著喬澤這套理論的正確性。

今天,在報告會這樣的莊嚴場合,喬澤告訴他們這套理論就是他坐在電腦前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