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八章 親兄弟明算賬

鄧阿蓮和徐志勇在別院休息一晚,第二天精神已經完全恢復了,徐家都是能起早的人,五更天坐上馬車先去了作坊,這裡有管事,都是簽了賣身契和保密協議的人。

作坊裡分工明確,有專門切割豬肉的,有剁餡的,徐卉把今天需要的調料分給兩個女工,還有稀釋過的高湯和清泉水調的湯汁。

鄧阿蓮站在一旁查了查,光剁肉餡的女人就有五十個,負責灌香腸的有六個人,卸肉、清洗和切塊的有將近十人還有幾個打雜的和管事,這個作坊至少有七十個人。

安排好這邊的事情,徐卉帶著家人去店裡,這個時候鋪面還沒開門,後院已經忙起來了,有人把一會兒要售賣的泡菜、醬菜和各種蛋類清點出來,再列個單子寫下哪些東西需要補貨了。

徐卉檢查以後吩咐人去採買,徐志勇問閨女他該乾點啥。

“以後庫房出貨這一塊歸您管,缺啥您告訴我一聲,咱們該採買還是補貨要儘快,京城這裡買東西不像咱們縣城醬菜和泡菜一碗一碗的買,人家要買就是一罈子,香腸也是論斤的買,還有滷肉,店裡最近推出一種扒豬臉,那些來買的人大部分都要一整個豬頭!”徐卉希望奶奶和爹有個心理準備,別一會被嚇到!

說實話沒看到售賣吃食的火爆場面之前,鄧阿蓮和徐志勇真想像不出那會什麼樣的景象!當他們看到門口一長串排隊等候的顧客,一筐筐被抬出去的香腸和滷肉,一罈罈捧出去的泡菜時被震驚到了。

如今徐卉已經不在收款處了,每天售賣的吃食會在店裡先過稱,總重量和各種吃食分別的重量只有徐卉手裡有詳細的記錄。

每天打烊以後會對賬,各種吃食相差十斤左右在正常範圍內,因為肉製品熱的時候和放涼之後還是有出入的,再加上零售怎麼也會有一點偏差,在十斤之內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差的多了收銀子的人必須自掏腰包補償店裡損失。負責售賣的人旁邊也有專門賬房,如果是稱上差的多了,那損失就有售賣的人自己補。

徐卉只負責接受預定小箱保鮮香腸這一項,再就是調配貨品,及時補貨和談生意。

鄧阿蓮問孫女她弄的那個小箱子裡是什麼,徐卉告訴她這樣的一箱香腸一共二十斤,但是要二十兩銀子,因為她有辦法讓香腸一個月內不會壞掉,一個月內開啟箱子和剛買的時候一樣新鮮!

這怎麼可能!鄧阿蓮不信,徐卉要去房間裡弄保鮮香腸了,他們店裡每天接十到二十單保鮮香腸業務,只接受預定,先到先下訂單,錯過了只能等第二天再來買了。

“奶,您去看著滷肉和炸肉丸子這一攤吧,我先回去給人家封箱了!”徐卉把奶奶送到廚房,和裡面的人簡單交代幾句,讓人拿了自己要的香腸種類和斤數回房了。

一天下來,到算賬的時候,鄧阿蓮和徐志勇聽到今天淨賺了三百四十八兩銀子時雙雙呆住,要是按照現在的賺錢速度計算,一個月就能賺將近一萬兩銀子呢!

這對於淳樸的鄉下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奶,爹爹,你們看到咱們店鋪的二樓了吧,現在還是空著的,要是開起早餐店的話,每天至少還能賺五十到一百兩,當然我說的早餐還包含外賣形式的,因為店鋪桌椅畢竟有限,客人都在這裡吃也不現實對吧!”

竹園縣的小吃店光賣早餐每天還能賺將近五兩銀子呢,這裡可是京城啊,叫鄧阿蓮說,要是加上打包外賣的話,一天賺五十兩都是保守估計。

“咱們把竹園縣小吃店關了,把家搬到京城來!”鄧阿蓮覺得應該來京城,不僅因為這裡生意好,為了孩子們的前程也該選京城才對。

“那咱們竹園縣的鋪子怎麼辦?關了嗎?”許志勇有些捨不得。

“半賣半送給大舅母,或者兩家合夥的形式交給他們做,我可以每個月給他們提供做香腸的調料,做嫩豆腐的湯水,那些粥和滷蛋可以把方子給他們但是絕對不能賣給或者送給別人,泡菜和醬菜、拌菜也是由咱們提供配料他們自己來做。”這方面徐卉早就想好了!

鄧阿蓮和徐志勇對視一眼,讓孫香一家接手鋪子倆人沒意見,就怕陳桂花鬧啊!

“你們不是說大舅一家已經去店裡了嗎?我今天就寫一封信,一是告訴家裡你們已經平安到京城了,咱們也商量好來年要在京城做生意了,讓他們慢慢接手店裡的事情。

過年的時候怎麼也要回去一趟,到時候就說我們決定要賣掉那家店,誰能儘快接手,誰先拿出銀子,店就歸誰!”除非把那個店白給二舅母,不然的話,怎麼做她都會不高興的。

信寄出去以後,鄧阿蓮和徐志勇還有徐卉一起管著店鋪,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倆人已經接受了京城鋪子每天進賬幾百兩銀子的事實。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店裡的生意也愈發的好了。香腸已經可以自然冷凍保鮮了,雖然因為京城溫度的原因不會凍的像冰坨一樣,想保持五六天不壞還是能做到的。

那些真正的有錢人還是會訂購原來那種保鮮香腸,因為開店一個多月了,有很多購買過保鮮香腸的人經過長途跋涉回到家,開啟箱子發現香腸依舊很新鮮,把這件事告訴自家親友,口口相傳之下徐卉保鮮箱香腸越來越有名氣了。

找了一個周博韜休沐的日子,徐卉請他們夫妻吃了頓飯,飯後把作坊和小吃店賬本擺到樂安郡主面前。

“給我這個幹嘛,想請我做賬房先生啊!我不幹!”樂安郡主隨手翻了一下,那些個彎彎曲曲的字看著就頭疼,更別提算賬了。

“當初說好咱們合夥的,這個月一共賺了八千二百一十七兩銀子,咱們現在開始分紅吧!”徐卉做生意一直秉承親兄弟明算賬的原則,不想總佔別人便宜。既然當初說好倆人合夥,那就應該把賬本拿出來給樂安郡主過目,這樣對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