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唇槍舌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北地相對於其它王國,土地要更為貧瘠。
這使得農牧業的生產規模較小,甚至都難以自給自足。
苦寒之地就連自然系魔法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尋常的植物更是難以成活。
好在這裡的礦產資源的儲量卻極其豐富。
幾乎堪稱是寸土寸金,每一處地方都有可能挖出礦來。
就連同樣以礦產而聞名的羅多克王國和庫吉特帝國都不及北地。
這種天然的資源不均衡,導致了北地王國的發展極其依賴商貿流通。
而且此地的鍛造與工坊非常發達。
就連地精的熱砂集團和鏽水財閥也常常在這裡進貨。
甚至把部分魔能機械的半成品零件交由北地工坊進行代加工。
生活在諸神堅壁的三堡矮人也是如此。
毫不誇張的說,北地的鑄造工匠,整體水平在人族王國中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便是放眼全大陸,也就地精和矮人能穩壓一籌。
這是由地域環境所決定的優勢特點。
大量的礦石和鑄造器件透過商貿渠道流出。
數以十萬計的遊商開闢出了大量的商路。
他們運出礦產和鍛造品,還有北地特產的魔獸材料與松茸等物資。
再從羅多克,諾德、斯瓦迪亞王國帶回大量的糧食、酒水、錦緞布匹和其它南方的“時髦”物件,以此來賺取足夠的利潤。
這三個王國都與維吉亞相鄰,分別位於不同的方向上。
至於阿瓦隆、薩蘭德蘇丹國和庫吉特王國由於不相鄰,很少有直屬北地的商隊前往。
分銷至這三個王國內的北地物品,通常都是二道販子或是三四道販子的逐級加價轉售。
大量的物資流通盤活了維吉亞王國的貿易格局。
宗慎當初第一次前往博斯邦的時候,就在街邊見到過叫賣凍土松茸的遊商。
連邦城都能成為分銷渠道,北地的商貿流轉的活躍度可見一斑!
所以商貿和礦石的開採說是維吉亞王國的兩大命脈也不為過。
亞羅格魯克國王所代表的格雷斯王族把持著王國內大部分的礦區開採、冶煉和鍛造。
而李斯特家族則控制著超過七成的商貿渠道和大型商團。
芬恩·李斯特更是有著“金口袋”的綽號。
他可以憑藉一己之力,輕易的影響王國物價和物資的供應。
還在王國貿易談判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諾德等國的主要巨城,對於北地物資的銷售只收取極低的稅費。
這進一步的刺激了北地商品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