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清晨。
承天門外,已是人頭攢動,禮部官員正在安排人員站位。
“隴右北地兩郡百姓,到前面最中間來站好!”
“河內郡的,到東邊第一面赤色旗下……”
“京畿郡的,到西邊第一面青色旗下……”
隨著禮官的呼喊聲,混亂的百姓逐漸有了秩序,彼此商討聲卻未斷絕。
“咱們京畿郡的人,本該站中間才對!”
“你這話說錯了,人家隴右北地那些人,在當今皇上做藩王時立了不少功勞,咱能和他們比?”
隨即有人附和:“正是這個道理!”
“其實站那兒也沒啥,如今咱們有了新皇帝,只盼往後能有好日子!”
“是啊!”
出現在承天門外的,是來自各地的小老百姓,他們不關心權力鬥爭,只想要過太平日子。
而此刻在承天門前,隴右的百姓一樣熱議不聽。
“王爺終於要做皇帝了,老天爺有眼吶!”
“這是天下人的福分,往後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相比於其他郡百姓的憂慮,西北的百姓長期受趙延洵恩惠,自然是趙延洵最堅定的支持者。
經過禮官的不懈努力,承天門外的三千多百姓,最終可算是站好了佇列,而且安靜了下來。
旌旗招展,甲士林立,一切顯得威嚴肅穆。
承天門上,這裡已設好了宣讀案,一會兒繼位詔書將在此宣讀。
乾安宮內,趙延洵已換下孝服,正由太監替他穿戴冕服。
剛才他祭奠了太安帝,接下來他要告祭天地祖宗,所以要穿最莊重的冕服。
今天的祭祀有很多,皇帝卻只做做關鍵的人,其他地方都有禮部遣官代行,這也是一直以來的規矩。
很快,趙延洵已穿好冠冕,便乘輦轎往皇極殿去。
皇極殿內已設寶座,欽天監官員設定時鼓,由尚寶司設寶案於寶座前,一會兒趙延洵將在殿內升座。
大殿之內,錦衣衛設雲蓋雲盤於東,教坊司設中和韶樂、設而不作。
大殿之外,鴻臚寺設表案于丹陛上,鴻臚寺設詔案,告祭上蒼的詔書將在此宣讀。
丹陛之上御道兩側,諸王勳貴極朝中高官東西而站,此刻眾人盡皆沉默肅立。
丹陛之下廣場,則是文武百官整齊站立,等待著皇帝陛下的到來。
太陽初升,隨著皇極殿內樂起,趙延洵於皇極殿升座。
樂畢,趙延洵已就寶座,頭戴十二旒冠冕,目光掃向大殿前方。
當禮官及皇帝侍從陸續就位,便見一禮官手捧詔書,跪於皇帝寶座前。
“臣請頒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