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州城。
西南校場。
此時已是黑壓壓的站滿了士卒。
中間,五千騎肅然而立,人馬俱寂。
左邊就是一萬竹花軍,是寇仲從竹花幫中選出的精幹人手,草草訓練了大半個月,學懂了軍陣和旗幟,各有刀槍在握。
這些人,混跡幫派之前,就已經練有一些粗淺武藝,最差也是一竹幫眾。
比起尋常百姓來,倒是顯得頗有勇力……
所以,訓練成型,也不算難事。
只不過,就算是成了型的軍隊,因為混混習性,此時還是有著一些嗡嗡聲,從軍陣裡傳了出來。
有些人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站在最前方的寇仲,臉色就有些不好看。
右邊,就是徐子領帶著一萬瓊花軍。
這支軍隊則是從郡衛軍中抽出一部分,再從投軍的百姓之中抽出一些身形健壯,頗有武力的青壯組成。
以軍法訓練,如今也是像模像樣。
這一萬人看起來體型上的優勢少一些,實力也不見得很強,但是,紀律卻是很不錯。
徐子陵站在前方一言不發,身後也是鴉雀無聲。
許多人看向楊林的目光,就帶著些狂熱和感激。
嗯,這批新軍,其實是鐵了心要跟楊林打天下的人手。
大部分就是衝著不納賦稅,軍功授田來的。
當然,楊林最依仗的還是中間那五千騎兵。
此次出手,他準備親自率領,衝陣殺敵,基本上就靠這支騎軍了。
士卒的來源,基本上是宇文化及麾下的五千驍果軍。
楊林把這些驍衛和果毅軍出身的關西壯漢,打散放進新軍之後,就發現,效果不算很好。
聽徐子陵和寇仲報將上來,說這些人與新軍格格不入。
也許是地域不同語言不通,也許是心思未定,心下不服。
除了在一些軍事技能上面,能夠給新組成的軍伍一些幫助,對軍心的凝聚,沒有幫助,反而有害。
因此,楊林又把驍果軍抽調了出來,單獨組成騎軍,親自率領,以威壓之。
並許諾以後立功後分配田地,組建家庭。
多少算是安撫了軍心。
忠誠上面或許比不上那徐子陵和寇仲那兩萬士卒,但只要跟隨著打過兩仗,見著了好處,也就會安下心來,在江都郡紮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