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拯救了大唐。
而且還挽回了天下民心。
這樣的小皇帝,是自己能品頭論足,說他不是的嗎!
縱然自己沒有直言說小皇帝有做不對的地方,但是將話鋒直指文武百官,不也是打鬼借鍾馗的伎倆麼。
李泰揮了揮手,讓這四個老頭別在這擠兌狄仁傑,看吧孩子都逼成什麼樣子了, 看著狄仁傑笑道 :
“你說的那些,其實也不算錯。
“但你錯就錯在了一個地方,只看重百姓,看重社稷,唯獨沒有看重,身為一個帝王,所做的一切,好似帝王所做的切,在你眼裡都是理所當然。
李泰從榻上跳下來,捧著一杯瓜子邊磕著,一邊走到狄仁傑跟前,抬頭笑吟吟看著他,奶聲奶氣道:
“我做這些,確實理所當然。”
“誰讓這天下,現在是由我做主。”“但是,任何一個將我所做的一切看在眼裡,認同我的人,都會發出讚賞。
“這是他們站在我的角度了嗎?”李泰搖頭道:“不是。”
“他們還是站在百姓,站在社稷的角度,只是因為我的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百姓,為了社稷,所以他們才會不吝言辭,大加褒獎。”
“這才是文武百官在迎接我時,所做一切的初衷。”
李泰說完,問道:“我說的對不對?”裴寂趕忙道:“對對對。
蕭璃讚歎:“陛下一語中的,臣佩服!”
陳叔達一副拍手稱讚模樣道:“陛下之語,如史中明鏡啊。”
封德彝肅然道:“臣當謹記。”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目光古怪的看著眉開眼笑的四個老頭。
你們當初心裡真是這麼想的?
恐怕不見得吧。
別人不知道,他們可是清楚。
文武百官之所以會大張旗鼓來迎接李泰,又是賦詩又是鼓樂、起舞,全都是怕了上次遭的報應。
上一次,小皇帝攜勝歸來。
結果文武百官眼裡,沒有小皇帝而只有他帶回來的錢帑,把李泰氣的不輕。
而最終倒黴的,卻是滿朝文武。
顯然這次文武百官長記性了,特意不計一切的去迎接小皇帝,最終小皇帝滿意至極,他們也跟著沾光。
這才是他們這樣做的緣由。
當然,這些內幕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不會說出來,而且他們也覺得,雖然這次滿朝文武做的給人一種討好小皇帝的感覺。
但又正如李泰說的那樣.. ....
他為大唐,為百姓,為這江山社稷做的一切。
滿朝文武如此態度,有問題嗎?沒有啊!
不僅沒有,恐怕還有人嫌棄不夠呢。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情的看向面色發白的狄仁傑,這個小年輕啊,頭一次來長安的?不知道這段時間裡,長安都發生了什麼事,不知道小皇帝做了什麼嗎?頭這麼鐵,什麼話都敢說?
還在酒樓裡跟人辯論,說是文武百官在阿諛奉承?
這辯的是文武百官阿諛奉承的事嗎?分明辯的是小皇帝該不該受到文武百官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