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眼淚撲簌簌直落,她也知道要是自己現在就回孃家也於事無補,只能等以後再說。
草棚裡兄妹倆相互吐著苦水,悽風冷雨,悲悲切切,村裡卻是樹影婆娑,芳菲滿園。
江家老宅的正房中,江團正跟康氏在研究紡紗機。
跟康氏接觸一段時間,她才知道,正房中這腳踏式的織機原來是康氏改良過的。
雖然在這個陌生時代,文化風俗習慣都跟古代基本相同,可這裡沒有江團熟悉的歷史,至少織布機的發明者不是黃道婆。
以前萬寧鎮織布都是用手提打緯,效率不高,當時才十五歲,尚在閨中的康氏就改了織機。
孃家把改良後的織機技術賣給織坊,只給康氏留一臺織機當成陪嫁,
本來是普通人家的康家用那些銀子開了客棧,現在日子過得也算有滋有味。
“伯母,現在這種織機就只有織坊裡有了?”
幾十年過去,這種腳踏提線織機早已經賣去各地織坊。
江團覺得可惜,這可是能大大提升生產力,改善民眾生活質量的,結果被人壟斷了。
難怪康氏對自己賣染方會說好東西應該自己留著,想來她也有些不甘心。
她當時年紀小,什麼都不懂,所以拿著孃家給的十兩銀子當嫁妝,帶著織機就從鎮裡嫁到這村裡。
江家當時父母都在,有田有地,如果已經是童生的丈夫能再考一個功名,江家就能成大戶鄉紳,也不虧她下嫁。
結果,江南山一考再考,耗盡家財,耗死公婆,也耗盡她的一腔柔情。
現在這些事康氏再不甘心都無法改變,聽到江團詢問,她點頭:“現在這種織機織出來的布有暗印,只有織坊能用,尋常人家是不能用的,而且一臺織機要十五兩銀子,也不是一般人使用得起的。”
江團覺得,不是十五兩銀子的事,而是壟斷。
捨得用這種高效織機的人家,肯定是衝著賣布去的,別人布莊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要是自家用的幾匹布,又犯不著花十幾兩銀子的成本了。
就好像柳氏那樣,用手提織機也能織出幾匹。
至於暗印,江團在康氏的指點下才發現,這架大織機拋梭快,需要卡布,邊緣會多織幾下留下厚邊,跟手提織機有細微差別。
當然,在布莊眼中,恐怕還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能辨認。
在這種工業不發達的時代,布匹也是可以當成貨幣使用。
每一匹布的來源都能輕易查出,沒有入行的小型作坊沒有立足之地。
黑心商人到處都是。
其實,江團詢問這些,並不想自己當規規矩矩坐在織機前的織娘,她要做也得是織坊。
現在好的織機已經被壟斷,布莊是有行會的,跟人打交道不是她所喜歡。
見過現代化工廠流程,在江團眼中,康氏的織機還有很多需要改良的地方。
可她已經不想再跟織機扯上關係,倒是對紡紗機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