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方小,飯就擺了兩桌,江景文是男客坐去主桌。
江團一個女孩子是沒資格上堂屋吃飯,只能跟毛氏柳氏還有柳芳坐在小廚房裡。
此時已經是下午兩點,江團早已經餓過頭。
看著桌上幾碗燉煮過頭的土豆蛋實在沒胃口,只喝了一肚子的野雞山菇湯。
這些都是柳芳表姐的手藝,說實話,很是美味。
飯桌上,舅母毛氏一遍遍勸江團喝酒:“嬌嬌,我家裡窮,沒你家有白米白麵可以吃,也沒好酒喝。
這是你表姐自己在山上摘的山蒲桃釀的,給她爹和大伯解饞。”
山蒲桃,也就是山葡萄。
江團知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就有記載:《漢書》作蒲桃、蒲陶、蒲萄都是葡萄的諧音,可造酒,人飲之,則然而醉,故有是名。
“葡”是聚飲的意思,“萄”則是大醉的樣子。
江團此時面前這碗呈暗紅微褐的飲料,就是最古老的葡萄酒。
聞起來,有淡淡酒味,而喝一口則是又酸又澀,口感極差。
見江團蹙眉,柳芳給她撥了一顆芝麻糖,小聲道:“嬌嬌,這酒不好喝,但能解乏,每次爹跟大伯幹活累了都會喝一些,晚上睡得好,第二天身子骨也不痛。你們今天走了山路也可以少喝一點,明天腿就不會酸。”
今天江團也算是走得最遠的一天,柳氏跟江景文還能承受,她這個嬌嬌女肯定會腰痠腿疼起不了身的。
柳氏知道江青山也會在幹活累時飲上一小盅醩酒,此時就勸江團也喝一些:“嬌嬌,你覺得太酸就銜著糖吃。”
江團對柳芳笑道:“芳姐可真能幹!山葡萄太酸,能釀成酒可不容易,釀酒得摘好多才行。”
柳芳點點頭:“是不好釀,好在山上的野蒲桃很多,多摘些每年也夠爹和大伯喝的。”
所有能釀酒的葡萄中,山葡萄的特點是糖低、酸高、色濃,在釀造過程中必須加入糖和水。
山葡萄酒的製作方法依據山葡萄的特殊性,就連標準都是列入“特殊葡萄酒”的範疇中。
江團端起酒碗喝一口,蹙眉嚥下,等口中的酸澀過去,一股淡淡酒味才在口齒間蔓延,喝起來還不錯,應該存放一年以上了。
山葡萄成熟期是在八到九月,梨花灣這裡季節稍晚,在路上江團只看見一串串青色小粒,現在還不是摘葡萄的時候,這些葡萄酒應該是以前存下的。
葡萄酒要想口感好,一般都需要存放一定時間再飲用,但保質期不能超過十年,三到五年就行,而且存放酒窖也是有條件的。
首先保證恆溫儲存,四季變化的常溫肯定是不行的,最理想的溫度為1015℃,太冷會使葡萄酒難以發酵而太熱又容易氧化。
在沒有恆溫裝置的時代,就只能尋找天然洞穴一類的地方,而天然洞穴也很難達到這個溫度。
其次是要恆溼儲存:理想儲藏溼度在65%76%之間,太乾空氣就更加容易進入瓶內而,太溼又會讓封口用的泥團木塞之類的變形脫落。
至於避光儲存,和沒有異味的通風相比之下還算容易解決。
就是不知道柳家的葡萄酒放在哪裡。
見這個表妹對葡萄酒好奇,本來還拘謹的柳芳漸漸放鬆下來,也說起自己釀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