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珩不再為顧明心生氣,這門婚事,終於聲勢浩大地準備起來了。
第二年三月,春暖花來時,剛滿十四歲的顧明心,便從東宮嫁了出去。
就在她成婚兩個月後,纏綿病榻多年的皇帝,終於清醒了。
那天早上辰時剛過,他睜開眼睛,居然感覺到了餓。
要知道自他病倒,身體越來越差,已經好長時間不能飲食,只靠著湯藥和人參維持。
如今胃口大開,卻是把身前的太監嚇了一跳,一邊讓禦膳房擺飯,一邊叫太醫上前號脈。
太醫自然說了一通好話,但誰都清楚,這大約是迴光返照。
果不其然,在用完了早膳之後,他興致勃勃,說想畫畫。便叫宮女去了書房,拿了筆墨來。
筆墨上手,他卻不知道想畫個什麼出來。
此時正好太監來報,說太子求見。皇帝嘴角癟了癟,說不見。
對這個兒子,他是不怎麼滿意的。
從前滿意過,在他剛出生的那些年,一個長得俊俏,聰慧,還屬於自己和淩嫚熙的孩子,自然讓他心生歡喜。
然而。
他不該太聰慧了,也太漂亮了。
等他漸漸長大,那些曾經以為的優點,有一個算一個,全部變成了缺點。
讓他無時無刻不去回想當皇子是的日子,天分平平的他,處處被父皇看不順眼。
顧珩讓他自慚形穢,他的聰慧和俊美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他,這孩子的一切好處,全都來自淩嫚熙。
看,就因為他平庸,連兒子都不向著他長。
如今更是證明,即便自己是皇帝,是他老子,也依舊是個沒用的廢物。
靖國戰敗,輸給了一個女人,是他這個皇帝親自下的旨投的降。
便是他纏綿病榻不曾外出,也很清楚,這幾年來,朝廷一直在為當年的戰敗賠款。
真不曉得見了父皇,又要怎麼被嫌棄。
他不想死,太怕了,一想到死後要去見父皇,他就恐懼無比。
想盡一切辦法,忍著痛苦煎熬,生生拖了七八年,到底拖不下去了。
望著橫樑上那栩栩如生的金龍,皇帝膽寒。
這該死的柱子,不會也在笑話他吧?
皇帝伸手想叫人去把那柱子拆了,然後剛抬起手,就發現自己沒有說話的力氣了。
龍柱越來越遠,恍惚間一聲嗤笑傳入耳中,皇帝努力睜眼,看到了一個清麗的身影。
哦!那是端懿皇後,還有他的發妻德昭皇後。
淩嫚熙呢?孝憲皇後不在?該不是早早投胎找野男人去了吧?
皇帝兩眼一黑,直接倒了下去。
元平七十年春,靖帝崩,諡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