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幾篇日記沒有註明日期,大概是日記的主人知道這本日記留不下來必須要銷燬,所以也懶得追求格式了。
楊興國從對方寫日記的頻率,房間內的生活細節,推斷出這個人的記錄習慣,以及最後幾篇日記的大致日期。
日記的主人並沒隔段時間就會固定寫一篇日記,而是會根據有無新鮮事隨機記錄。
根據客廳垃圾桶裡的生活垃圾,茶杯裡茶水的新鮮程度可以確定,這些人的離開就是最近幾天的事。
他們走的很匆忙,根本來不及收拾屋子。
要是提前通知過的話,沙發旁邊的垃圾桶和茶几上的茶水,不可能沒人收拾。
而且這本被發現就要受到處罰的日記,也絕不會被留下來。
不管從哪方面看,他們的撤離時間都和岳陽焱帶走倆孩子的時間吻合,兩孩子很有可能就在這裡。
但基地被封鎖的時間,明顯已經超過兩天了……
楊興國的內心又變得焦躁起來。
他放下日記,加快搜尋線索的步伐。
在逛了半數房間後,楊興國終於從一個工作室的終端裡,找到了基地的部分路線圖。
這是這群D級人員管理者,平時向實驗室提供實驗體的運輸路線。
楊興國沒有猶豫,睜大雙眼記錄著每一條道路。
有了直觀的地圖顯示,他終於窺見了基地的部分面貌。
自己所身處的這座基地,根本不是尋常佔地十幾二十幾平方公里的軍事基地。
僅僅是現在所在的這片用來關押D級人員的區域,就已經超過了尋常的大學校區。
隱藏在環礁上方的電梯也不是唯一的入口,它只是全部八個地上入口的其中一個,而八個入口分別在八個不同的島嶼!
這些島嶼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區域,例如楊興國的區域就是用來關押D級成員外加行政事務的辦公生活區。
可以想象這座隱藏在海底深處的基地究竟多麼龐大。
楊興國根據終端獲取的資訊,來到側面的車庫。
此時他才知道,隧道中那些看似嚴絲合縫的銅牆鐵壁,原來是有門的。
楊興國隨便找了輛像是武裝押運車的座駕,經過一番摸索後開啟大門,啟動車子朝著實驗室的方向駛去。
實驗室距離此地少說也有三四海里的距離,開車能方便不少。
只可惜人類的固有思維,並沒有讓他意識到,自己全速奔跑或許要比開車快得多。
楊興國開著裝甲車行駛在寬廣的隧道中。
試驗區位於整個基地的中心地帶,幾乎與所有部門相接壤。
按照正常的邏輯,危險的實驗應該離人多的地方越遠越好,但這裡是對策局的研究基地。
如果發生實驗事故,其他區域便會即可化為封鎖線,對實驗室進行全方位封鎖,防止失控的詭異離開。
正如楊興國現在所見到的畫面。
堅不可摧的特殊金屬門在高溫下扭曲融化,等溫度降下來後凝固出千奇百怪的形狀,像是一堆融化到一半就被送去冷凍的巧克力。
地面的環境更是慘不忍睹,一個又一個巨型坑洞底部,殘留著刺眼的金屬液體,其上方的光線都在高溫下產生扭曲。
這些像是小號岩漿池的坑洞,時不時還會冒出氣泡濺起一兩滴鐵水彈射到坑壁上。
楊興國走下車望著這一切,張大嘴巴情不自禁的說出了心底的疑惑:「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