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章 掘地三尺刺高澄

偏偏最後蕭衍發達了,篡齊當上了皇帝,其效果就大不一樣了,篡位的結果就是口誅筆伐。

荀記看到蕭衍過得比他好了很多,心裡非常不服氣,常常逢人就發牢騷,拿話損的蕭衍無地自容。

“刻名於璽作檄文”等到我將來發達了,一定在玉璽上刻下一段檄文,討伐蕭衍那老小子。

荀記恨得咬牙切齒,憤怒令他衝昏頭腦,來不及細想自己將來該如何發達,發達的過程是不是要比蕭衍高尚。

這段話傳進了蕭衍的耳朵裡,自然是氣的夠嗆,礙於從前的友情,也就沒太當成一回事。

後來南齊因被權臣禍亂,蕭衍信了佛,為國祈求消災,荀記又上書譏諷佛法,言詞慷慨激烈,話以刺骨之能勝,給蕭衍添堵。

這一次蕭衍再也不顧及以往的面子,胡亂定了一項罪名給他。

“貶低佛法,不可饒恕”

執意要殺了他,多虧文官朱義傳信,荀記連夜逃往東魏投奔高歡,這才免遭滅頂之災。

最初高歡對荀記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想提拔提拔他。

後來感覺這小子鋒芒畢露,自我意識太強,整個人剛愎自用,便漸漸疏遠了他!

高澄任京畿大都督時,荀記極力表現自我。

高澄認為他是個可朔之才,便推薦他做尚書令。

父親高歡見狀嘆道。

“痴兒啊,荀記心術不正,你用他為臣,早晚必殃及於你,為爹之所以不用他,我是想保全他”

高澄執意不聽,固執己見。

高歡沒辦法最後勉強答應。

等於高澄對荀記有知遇之恩。

自己提拔的人竟然反對自己,還想要了我的命,高澄的氣憤那是可想而知。

高澄將刺客逮捕進獄,派侍中楊準豔審訊,楊準豔問荀記。

“荀尚書年齡以花甲,體弱且多病,何故還要做這種兒戲之事呢”

荀記的倔強勁上來了,梗著脖子義正言辭的回答。

“小兒豈不聞,廉頗60尚有餘勇,項王垓下可吟勇歌,閔帝絕塵大破燕軍,高澄以下犯上,本罪該萬死,楚雖三戶卻可亡秦必楚,身為臣子吾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荀記無能卻略知忠義二字”

楊準豔事後將審訊荀記的筆記拿給高澄看,高澄突然想起父親當年說過關於荀記的話,很是佩服父親那種過目識人的眼光。

到高澄親自審訊時,問荀記。

“荀公何以反爾”

荀記面不改色,心不跳,緊握著拳頭,依舊慷慨激昂。

“你可知前有吉平刺曹賊,今有荀記刺賊澄,皇帝對在下的恩情,我十輩人都無法報答,賊子卻以下犯上,不尊皇帝,罪可當誅,人神共憤,我咒你高家世世代代皆被至親所殺”

高澄聽完,氣的血往上撞,立即下令,說。

“荀記官拜尚書令,身處有福之官,我給大家準備了一道非常名貴的菜,福祿宴,將荀記烹殺之, 令眾將前來觀刑,人人見者有份”

活活的給煮熟吃了!

荀記聽聞,昂天大笑,不以為然,朝宮門的方向大聲喊道。

“賊澄必遭天譴,皇帝要切記為臣報仇,令天下各路諸侯手刃賊澄也,自古忠孝不可兩全,容臣不忠先走一步,下輩子臣在報答皇帝的恩情,東魏社稷不亡,大魏永存爾,”

元善見唯唯諾諾的躲在宮中,咬著嘴唇,心裡別提多難受了,不敢上前觀望這殘忍的一幕,說下一句絕望透頂的話。

“又一忠臣離寡人而去!看來廢君另立新王的時機到了”

不管荀記之前再怎麼抬高自己,不以為是,站在社稷的高度去看,毫不利息的詮釋自己的行動為國為民,這是高尚的精神。

其實說白了,這一壯舉也無非就是為了得到皇帝的表揚,再接著往上爬,誰的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如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