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夙不提回京的事,這個也是跟江琬商量過的。
商討中,兩人一致認定不能給永熙帝開這個口子。
因為秦夙和江琬剛剛立了逼退天狼軍的大功,有此大功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合適理由的話,永熙帝是不可能隨便動秦夙和江琬的。
注意,這個前提是:沒有合適的理由。
所以秦夙不能給他理由。
包括回京之事,也是如此。
當然,生辰賀禮還是得送,連這個都不送的話,秦夙真能被言官們彈劾死。
到那時,他立了再大的功也沒用。
一個敢明目張膽對君父不敬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總之,秦夙這邊行程不變,江琬繼續簽到。
過了巴州以後,下一站,他們就該過通州了。
通州,這是江琬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故事起源的地方。
原主小江琬就是在通州鄉下長大的!
興平縣的小莊子裡,就住著小江琬的養父母。
而江琬真正的祖母,還在巴州某個不知名的地方生活著呢。
其實,過巴州的時候江琬有想過是不是要多停留幾日,就著來巴州的機會也探尋一番親祖母尹氏的下落。
但秦夙的真氣浮動得厲害,江琬便到底只能先按捺住這個想法。
他們還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行軍到晴洲,秦夙這邊耽誤不起。
但到了通州的時候,秦夙卻還是主動問江琬:“琬琬,興平縣,你要去一趟嗎?”
這是問江琬要不要回去看一看她的養父母呢。
江琬在通州鄉下長大這個事情早已不是秘密,秦夙自然也知道。
他這樣問,也是因為不知道江琬對“養父母”感情如何,萬一江琬想他們呢?
江琬:“……”
還別說,要不是秦夙問,她是真將這兩位給忘記了。
至於要不要去看他們,這個問題江琬當下也認真考慮了一下。
從道義上來說,她是應該去看的。
不管當初小江琬在農戶江家過的是什麼日子,總歸人家將她養大了,照世人的眼光來看,江琬就應該對他們留一份感念。
但江琬有著小原主的記憶,卻是實實在在知道,小原主在這家中曾經過的是怎樣可怕的日子。
捱餓是常態,做牛做馬是應當,至於捱打,那更是家常便飯。
她根本就沒有被當人對待,否則她也不會在常年的虐待中養成那樣怯懦的性子。
甚至,要不是清平伯府的人在這一年的秋天尋了過來,小原主可能當時就被養父母賣給鰥夫做填房了。
可即便清平伯府的人尋過來了,結果又怎樣呢?
小江琬沒有等來她想望中的光明,等到的終究只是另一條死路。
如今的江琬又有什麼資格代她一笑泯恩仇,然後還頂著楚王妃的身份去給那對夫婦做臉?
不去主動報復,已經是她對這所謂“養育之恩”的最大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