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琬決定要反擊了,七月份,是一個好時機。
古語有云,七月流火。
聽起來這像是在說七月份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但事實上卻並不是如此。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其實是在說“夏去秋來,寒天將至”。七月,正是一年中天氣由熱轉涼的開端。
這可不是現代的七月,而是古代農曆的七月。
可是在如今的大周,七月的天氣卻不但分毫未見轉涼,反而還越發顯得炎熱了。
熱到什麼程度呢?熱到整個大周, 隨處都是炎熱的。
大地像是烤盤, 天空像是蒸籠。
兩重夾擊,蒸著、烤著, 使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簡直就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無處安放,無處存身。
各處水源在疾速乾枯,許多的豪門大戶雖有存糧,能夠暫時管住自己那一攤子的存活問題,可天氣太熱,豪門大戶也不好過。
普通百姓就更不必說,餓死渴死者隨處可見。
因而這個七月既是喧囂的,又是寂靜的。
喧囂是因為人心不安,寂靜是因為人心麻木。
蜀王作妖,滿天下地宣揚著借糧一事,意圖要將秦夙這個楚王架到更高一層的火上來烤,楚王府那邊則是,你既然有來,那我就有往。
楚王府那邊一邊傳揚著,要蜀王親自帶隊到晴州來運糧的訊息,一邊以最快的速度賑濟黔州。
黔州現在已經被楚王府接管, 原先楚王府在晴州施行的一些制度, 自然也迅速惠及黔州。
首先一點,就是軍隊的進駐。
這一段時間以來,晴州沒有缺水的困擾,江琬於是一邊大力發展晴州本土的農耕經濟,一邊自然也沒有忘記募兵練兵。
原先楚王有護衛軍一萬人,親衛軍七百人。經過這大半年的發展,到現在秦夙的一千親衛軍名額早已填滿了,護衛軍則由一萬人發展為了兩萬人。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新增護衛軍是來自於二十一盟。
親衛軍的新增人選則大多是從原先的護衛軍中選拔而來。
而原先的護衛軍舊部,秦夙多有打散,並親自點將,重新組建了一支軍隊,取名為追風營。
取自“既追風而西捷,遂射日以南侵”。
也算是表明了一統的意圖,同時自然也表達了要解決此番大旱的決心。
追風營的總人數有五萬之多,其中的統兵將領大多是出自秦夙原來的護衛軍,他們的功力基本上都被提升上來了,至少也是見微境初期的,放到外頭都可以做一方大將。
除了追風營以外,徐翁這個右長史也親自統兵,組建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人數在十萬,取名為晴州虎師。
原先從巫州進獻來的那頭猛虎,就被放到了這一支虎師當中,既做虎師的圖騰象徵,那猛虎也同時還能充作虎師教官。
比如說,鍛鍊軍士們身法靈活性時,將這猛虎放出,那還能不好用麼?簡直是能將人吃奶的勁兒都給逼出來呢。
虎師的人數比追風營更多,但總體來看並不如追風營精銳。不過虎師是晴州對外駐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