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華鳴洲等人離開黃山,繼續向南行進,雖然他們走的路線大多是比較偏僻的小路,不過也沒有刻意隱藏行蹤,但追擊截殺他們的人卻再也沒出現過。
轉眼便到了閩北武夷山,華鳴洲想:“既然一路風平浪靜,乾脆領略一下武夷山風光再作打算。此處丹山碧水,景色秀美,的確不容錯過。”眾人都是練武之人,腳下較快,一天便把天遊峰、虎嘯巖、九曲溪和玉女峰等主要景點遊個遍。
閩地多山,盛產茶葉,不僅茶葉的種類較多,而且同一種茶葉又有多種不同的做法,可以做出不同風味的茶葉來,名目和花樣繁多。就武夷山一帶而言,茶園地裡多山石,種出來的茶葉,經加工成品後,帶有一股岩石的香氣,也因此被稱為“巖茶”,其中以“大紅袍”最出名。要出好茶,除了製作方法和過程要十分講究,也要看水土氣候,正是一方水土一方茶,不可移易,就季節而言,皆以秋茶為最上品。
閩地春季雨水豐富,氣候溫暖溼潤,製出來的茶葉水軟而滑,鮮味無窮,口感滑,入喉反甘,但溼氣有餘而香氣略嫌不足;夏季茶樹抽梢正猛,製出來的茶葉易帶濃洌青澀的原始茶味,適於解渴;冬季芽尖處於休眠狀態,無茶青產出,所以冬季無茶可制;只有在秋天,在白天日光煦暖、夜裡清風涼爽的日子裡,陽光、甘露與清風正美,燥、溼、暖、涼相濟相成,這樣的條件才能製出甘潤清香的極品好茶!因此,春茶講“吃水”為主,夏茶講“吃味”為主,秋茶則講“色、香、味、水”齊全。
此時正值九秋,正是武夷山一年四季茶香最濃的季節,秋風颯爽,帶來一陣陣茶葉散發出來的香氣。製茶都是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等葉片吸足了清晨的露水後,早上採青,下午晾青,傍晚風起時開始製作,基本上有搖、晾、炒、揉、捻、烘等步驟,從採茶開始,每個步驟緊湊有序,都要把握好時間與火候等,而且不同風味的茶葉還要經地過殊的工序製作,要出好茶,非得經驗十足的製茶師傅親手製作才可。
華鳴洲等人聞著空氣中的茶香,只覺得沁人心肺,清爽無比!因此也想去看看這茶香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於是眾人循著茶香尋去。
來到一戶農家,主人姓劉,是位老大爺,正在涼棚裡忙著搖青,一位老大娘在旁邊幫忙,華鳴洲等人說明來意,邊聊邊看。茶葉從採青、晾青、搖青、炒青、揉青至烘焙,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秋高氣爽的傍晚時分,是搖青最重要的時間節點,能不能把傍晚的秋風留在葉片上,做出帶有“秋味”的好茶,全看這一步驟。因此搖青過程一時半刻的功夫也耽誤不得,老大爺停下不手頭的活,於是就叫孫女秀巖出來招待客人。
劉秀巖看起來十五歲左右,長得秀美清麗,面板白皙,水水嫩嫩的,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劉秀巖年齡雖小,但舉止優雅端莊,招呼華鳴洲等人圍桌而坐。桌子是大木板做成的,刷過了清油,但並沒上漆,天然古樸,桌上放著只青底白紋石茶盤,略作雕刻修飾,隱隱有山水之意。她又從抽屜裡拿出一個竹匣來,竹匣一開,頓時蓬蓽生輝,只見裡面放著一套青花白瓷茶具,茶具小巧精緻,明淨高雅,勝似流光異彩!把茶具排在茶盤中,便如石中隱玉,又與茶盤上的山水相映成趣,亦如幾位謙謙君子,或吟唱、或閒對、或醉飲于山水間!
眾人見了,心中嘖嘖讚歎,就連王飛虎,此時也覺得附庸風雅未嘗不可!只要心裡認可、接受、讚賞就成!
劉秀巖一邊泡茶一邊講解茶道,眾人聽了,沒想到喝茶也這麼講究!華鳴洲雖見多識廣,但有些也是第一次聽說的,他本以為桃紅姐泡茶講究,現在看劉秀巖的象模象樣的茶藝,方知桃紅姐只不過是學了個皮毛而已,茶藝如此繁鎖優雅,每一個步驟都十分講究!
茶杯本就小巧,劉秀巖只倒三分之二的茶水,只夠一小口。原來這也有講究的,飲好茶時,當用小杯細品,與用大碗大口喝不同,品茶不是為了解渴,而是要收穫心靈的寧靜!那茶水色澤如琥珀,而且香氣四溢,如桂似蘭,入口後溫潤絲滑,回味甘甜,沁人心脾,齒頰留香,久久不褪!
待到喝過茶,天色已晚。華鳴洲想:“一般農家都沒有備客房酒菜等,在這裡過夜,還不如風餐露宿自在。”於是買了包新出的大紅袍備以後路上喝,便辭別了老大爺和老大娘,領著眾人在山上找到了一處平整的大石臺,石臺旁有一棵大樹如蓋,正好可以遮擋秋露,眾人就在那裡歇息。
……
當晚,眾人便坐在石臺上閒聊起來,此時距他們一起在泰山頂上過夜已有月餘,天上明月雖只剩半圓,但正值秋高氣爽,銀光直瀉,依然照得群峰如洗。
眾人說到今後何去何從時,華鳴洲的神色凝重起來,他估計與冷慶龍及湖龍幫的事可暫告一段落,但接下來該作何打算,他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華鳴起身站在石臺邊緣,遠望著北方,回想從大霧峰到泰山,再到開封武林盟、洪澤湖和黃山等一路走來,他不禁感慨萬千!但也有一些未解的疑問在心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武林盟要率眾剿滅天樂宮的事,卻不知也為何遲遲未見動靜?倒是他們挑了湖龍幫一個分舵,先鬧得整個江湖沸沸揚揚了。
其實,華鳴洲受命潛行江湖,主要是查尋四本《無名紅掌書》來龍去脈,以及破解書中的秘密等。之前他和王飛虎等人剷除湖龍幫泗陽分舵並殺死周小濤等,乃行俠仗義之事,與他的任務無關,只不過是路見不平懲奸除惡而已。對於他來說,還是任務要緊,總在江湖上這樣漫無目的地亂闖,也不是辦法。
原來,三個月前,朝庭收到一封匿名告密函,內容是關於前朝末年牛背山義軍首領林如崇兵敗身亡後留下了四本《無名紅掌書》的傳說。但所提供的幾條線索十分隱晦,其中一條比較明確的資訊是其中一本可能在以某個人手裡,這個人可能就是現在所謂的“天樂宮主”。關於四本《無名紅掌書》所藏秘密,涉及當今朝庭安危,事關重大。雖然告密函的主要內容都是告密者的道聽途說與個人臆想,並且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但說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似乎並非憑空所能捏造的。因此,這封告密函還是引起了朝庭的重視,皇帝閱後,龍顏震怒,便責令刑部查清事情的真相。
華鳴洲本來想等武林盟剿和各大名門正派滅天樂宮時,正好有機可趁,可是武林盟和各大名門正派偏偏遲遲未見動靜。於是他想:“是武林盟和各大名門正派還沒準備好?可若不是已做好準備,為何又要在武林大會上公開宣佈要剿滅天樂宮?還是天樂宮勢力太大,超出武林盟所掌握的情況?天樂宮總舵所在地或許已不再是秘密,難道那裡比龍潭虎穴還兇險?”可是不管是何種原因,他也不能幹等著。但直接潛入天樂宮總舵查探,容易打草驚蛇,他也不敢輕舉妄動,再說另外三本《無名紅掌書》還不知著落,這才是重點,所以對天樂宮總舵動手還不急於一時。因此,還得另尋它法。
華鳴洲想:“假設夜半到大霧峰上天門的蒙面人尋找的也是《無名紅掌書》,透過他們同夥之間的對話,基本可斷定那些人是天樂宮主派去的,那就說明了上天門剛獲得其中一本,還來不及上交天樂宮主,就遭武林盟圍剿,那本書到底落入誰的手裡了?按說上天門獲書後,會及時上交天樂宮主的,但武林盟率領各大名門正派來得很是及時,難道武林盟主劉代天也得到訊息了,或是巧合?”
華鳴洲是在得到被滅門的司馬延平可能是林如崇舊部主要將領的情報後,敏銳地嗅覺到了這件事背後有著不同尋掌的氣味,他懷疑此案跟《無名紅掌書》有關。可是當他追查到上天門的時候已晚了一步,上天門已被剿滅。於是他便作為官差在上天門鎮守,在夜半潛入上天門找書的那些蒙面人到來之前,他已先把上天門翻了個遍,也沒找到那本書。後來他與小葉子在靈應廟抓獲李癆鬼等匪徒,押送途中李癆鬼被滅口,他收服三名受傷蒙面黑衣人,得知李癆鬼背後的組織直指天樂宮。但這三人只是被圈養的殺手,對外界知之甚少,加上活動不便,又沒有刺探情報的經驗,所以他們也傳遞不出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於是,華鳴洲又想:“假設上天門從司馬延平處獲得的那一本書正是《無名紅掌書》,那麼這本書的去向對於他來說就是個懸案,如果落在各大名門正派手裡尚可不必急著追查,但如果最終還是落入天樂宮主手裡,那天樂宮主手上就有兩本了。”他之所以作這樣的假設,是因為他曾派人追蹤那群夜半到上天門尋找書的蒙面人,查到了他們的一個據點,但那個據點過幾天就沒動靜了,看樣子他們的上峰對找書的事已不了了之,所以他懷疑那本書最終還是落入天樂宮主手裡。不過從另一角度考慮,若是四本《無名紅掌書》全落在了天樂宮主手裡,對於他來說,那倒也省事,因此天樂宮總舵所在地已被刑部獲悉。
華鳴洲接著又想到:“從泰山下來開始跟蹤我們的兩撥人背景是什麼?為什麼後來又只剩一撥人了?至於通寶賭坊韋寶兒背後還有什麼秘密,或許無關緊後,倒是想強佔賭坊的林中豹,和半路攔截小葉子的救下林中豹的蒙面人是誰?林中豹會不會就是王自豐口中的上峰‘豹使’?兩者分別出現在泰山和汶上,相距不遠,時間也對得上,如果是同一個人,那也真是太巧了!所以對於這一點,之前小葉子也曾提起過,同事也在暗中調查,卻一直沒有足夠依據下定論,這可能是因為林中豹或者說是豹使警覺異常,始終沒有在其下屬面前透露真實身份。”
最後,想到湖龍幫爭奪鹽幫地盤之事時,華鳴洲腦皮一熱,靈光乍現想到:“湖龍幫想爭奪鹽幫地盤和林中豹等人想強佔通寶賭坊,都是利益之爭,倒是都讓我們趕上了,在其中橫插一槓,還惹得冷慶龍一路派人追擊截殺我們。而關於《無名紅掌書》的事江湖上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若是把這個秘密炮製一番,再四處散播謠言,那豈是不會在江湖上引起一陣騷亂?到時,自己就可以趁機渾水摸魚!”
於是,華鳴洲想出了個拋磚引玉、渾水摸魚的計劃。但事關重大,問題可能比惹得慶冷龍派人一路截殺他們更嚴重,他和趙青心、王飛虎、李泰李達兄弟、小葉子、陳瑩等此時已形同一家人,所以非得跟他們商量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