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老者抱拳道:“老朽諸葛寧,剛才多有得罪了!”又道,“兩位不必屏住呼吸,這煙無毒,反而可醒腦強心,趁煙還未散去,多吸兩口才是。”華鳴洲和小葉子均想:“這位諸葛寧要是有害人之心,剛才在黑煙中摻毒或在林中多布些傷人的機關就是了。”因此也就吸了幾口黃煙,果然煙中帶著淡淡的藥香味,入喉進肺時感覺甚是清爽。
華鳴洲知道這諸葛寧是位隱世奇人,以前也是俠義中人,他早有所耳聞。不過他心中雖佩服,但嘴上仍不客氣,假裝生氣地質問道:“諸葛先生為何在此設機關陷井害我們?”諸葛寧道:“想必二位就是廣義會中的華副會長和小葉子了。”華鳴洲冷笑道:“諸葛先生神機妙算,一猜就中!”
諸葛寧並不理會華鳴洲的口氣,抱拳道:“幸會幸會,兩位才俊智慧和武功不凡,老朽十分佩服!”華鳴洲道:“那又怎樣?我們與諸葛先生並無過節。”諸葛寧嘆道:“只因老朽年青時輕易許諾,欠人家一個人情債不得不還,故受人之託今晚在此佈下一局。但老朽決無害你們之心,否則佈下的機關陷井就不會這麼簡單了,你們想毫髮無損地走出林子那就不容易了。”
華鳴洲相信諸葛寧說的是實話,不過那黑霧中的“千軍萬馬”、令人眼花繚亂的紅色“蜘蛛網”陣、振顫人心的琴聲和迷魂陣,雖然未加設機關陷井,但對於定力稍有不足的人來說,難免造成發狂、暈厥、心跳紊亂等嚴重後果,其無形的殺傷力一樣可怕。他道:“剛才萬一我們有什麼閃失,還不是拜你所賜?”諸葛寧笑道:“既然要請老朽來對付的人,決不會是容易對付的人。”
華鳴洲也懶得問諸葛寧是受何人之託,他若不想說,問了也是白問,反正應該跟冷慶龍多少有搭上點關係,就道:“信守承諾固然是好,但也不能不問是非對錯,若是讓你做件有違俠義之事,你是照樣去,做還是寧願失信?不過事已至此那就算了,我們也不和你計較,我們就此別過,但願從此井水不犯河水。”他怕王飛虎等人在林子外惦得慌,否則他倒想和眼前的這位諸葛寧攀攀交情,或許可以成為好朋友。諸葛寧道:“閣下批評得在理,老朽心中慚愧萬分!”華鳴洲見諸葛寧甚是謙虛,不由心生好感,不再得理不饒人,一味嘴硬,但心中又急著想走,所以就不再多話。
諸葛寧又道:“也罷,老朽知道你們還要趕路。你們往那邊走三十步,再向右走三十步,又向左走六十步,就可找到你們剛才進來的路。”說著指了個方向。
華鳴洲和小葉子辭別了諸葛寧,正轉身欲走。諸葛寧又叫道:“葉少年慢走,且接我一劍再走!”說著從古琴中抽出一把劍來,直刺向小葉子。
諸葛寧的劍一出就劍氣逼人,鋒芒暴長。但他的出劍的速度並不是很快,人也仍站在原地,要躲開這一劍也是很容易的。但小葉子明白其中之意,諸葛寧這般出劍,是想試試他的劍法,他若是躲開這一劍,就是認輸了,若是招架,也算是輸了。因此他若不想輸,只能正面回擊一劍,而且必須出劍十分準確,做到與諸葛寧的劍尖如針鋒相對,若稍有偏差,倆人便可能會同時被對方的劍氣傷到,這樣還是算他輸了。這樣的比法對小葉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他最多隻能爭個平手,而諸葛寧卻永遠處於不敗之地,但諸葛寧是長者,他只能接受。
小葉子也站在原地出劍,速度快如閃電。因為諸葛寧已出劍在先,但出劍的速度並不是很快,所以小葉子出劍後正好與他的劍同時針鋒相對,但倆人身形未動,仍有一段距離,兩把劍的劍尖並未撞擊到一起,不過兩把劍同時“嗡嗡”直響,如龍吟虎嘯!
原來,諸葛寧見是小葉子用內力抖劍之法破了他的琴聲,他就想試試小葉子的劍法與內力到底有多高。倆人一劍而止,勝負難分。諸葛寧收劍抱拳嘆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話誠不欺人也!”小葉子抱拳道:“多謝諸葛前輩手下留情!”諸葛寧擺擺手道:“不敢當,不敢當,倆位一路走好!”
華鳴洲和小葉子就按著諸葛寧說的路線走,剛走出不遠,身後又傳來琴聲,不過這次的琴聲清悠悅耳,如平潭滴水、玉盤落珠,讓人聽了神清氣爽!
……
且說華鳴洲等人沿浙皖交界的天目山脈向西南行進,一路山高澗深,草木茂密,野獸出沒,人跡罕至。山路雖難走,好在華鳴洲等人都是練武之人,自不在話下。
到了黃山東麓後,華鳴洲找了處十分隱秘的山谷。山谷中本有幾間獵人臨時搭蓋的草木屋,被遺棄已久,打掃一番,勉強可住人,總比在外風餐露宿好。一路上有趙青心的醫治和眾人的幫忙驅毒,王飛虎的毒傷好的很快,此時已好得差不多了。
華鳴洲決定在山谷中居住七天再作打算,此處十分隱秘,四周幾十裡盡是茫茫林海,不見人煙,七日之內應該很難有人能尋來,眾人可以放心在此休整,也可趁此溫習武功。
王飛虎自覺武功在眾人之下,每次遇險皆要靠李泰李達兄弟救護,成了大家的累贅,不由心中鬱悶。他練習的武功主要是外家鐵拳,其它的比如內力、輕功雖也有練習,但內力平平,輕功較差。他雖長得五大三粗,又筋強骨壯,肌肉橫生,天生蠻力,按說練拳資質不錯,奈何少年時未遇明師,已錯過了練習上乘武功的最佳時機,加上悟性也不高,因此他雖勤奮練習,卻總是收效甚微。
李泰李達兄弟的武功自成一系,以雙短劍為主,劍法上乘,既可獨自應敵,也可互相配合作戰,互相配合時則威力大增,他們自創的“龍捲風”陣法勝似多人圍攻,而且他們的內力、輕功和拳腳功夫也都很不錯。
陳瑩的武功則以劍法和輕功為主,兩者互相配合,輕靈飄忽,可攻可守,而且基礎紮實,稍加磨練和點竅,進步飛快。同時,她的內力雖不高,但卻很純粹。
趙青心的武功和醫術繼承了慈海神尼的衣缽,把峨眉派的武功練得爐火純青,純粹無瑕,其中以劍法、輕功、內功和一些應急防身絕技,而且醫術精湛,水性也佳。
華鳴洲的武功以刀法為主,其次為大小擒拿手,內功和輕功也已達上乘,其它方面則獵及甚廣,博聞強記,淺嘗輒止。他雖也略通拳法,但與王飛虎所練的拳法屬於不同路子,若要教給王飛虎,恐怕王飛虎練起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顧此失彼。
小葉子的劍法似已出神入化,信手拈來,遇強則強,可與任何江湖絕頂高手一爭高低,他的輕功也是極其上乘的,內功和暗器等雖表現不多,但深不見底。
眾人有時各練各的,有時互相交流切磋。其中,小葉子的練劍方法最特別,第一天練身段,擺出各種奇異的造型,華鳴洲見多識廣,見他練的似少林“易筋經”和“洗髓經”、“八段錦”,也象是天竺佛國的“瑜珈”,又有點象是西洋的“體操”和東瀛的“忍術”;第二天則一招一式地練劍,練得很慢,有時候一個劍式要反覆練幾十遍遍,甚至上千遍,既有非常簡單常見的,也有詭異得讓人意想不到的;第三天練招數套路,剛開始也是練得很慢,後來越練越快,劍光四漫,人影難辨。
到了第四天,小葉子則獨自一人到附近的樹林中練飛劍法、輕功和暗器,眾人也不知道他是怎樣一個練法。第五天,他又獨自一人沿著山谷裡的小溪溯流而上,到山谷深處練劍。
過了晌午,陳瑩見小葉子仍未回來吃午飯,就想去找他,順便看看他是怎樣練劍的。溪濱草木繁盛不好走,倒是秋水較少,溪中有不少岩石裸露出來,陳瑩見狀,乾脆就使出輕功踏石而行。
陳瑩走出三四里,只見前面一道瀑布如練,直瀉而下。瀑布下方的石床經水流長年累月的衝擊和刷洗,形成一窩深潭,真可謂是滴水穿石。
瀑布水量雖不大,但落差有甚高,兩邊又是懸崖峭壁,以陳瑩的輕功尚不能一躍而上,她只好從旁邊較遠的陡坡攀爬上去。爬了一半,當她回頭向下望時,突然發現深潭中有個黑影在動,剛開始還以為是條大魚,待定睛細看,才發現那是條人影!
潭底很深,而且在瀑布的衝擊下,潭面水花和氣泡翻滾,水波盪漾。陳瑩突見潭底有人,一時嚇了一跳,再仔細看那條人影,卻象是小葉子,她就以為他是在潭裡摸魚,但一時也看不太清楚,不好確定。
好在潭水甚清,並無泥沙混濁,陳瑩看了一會兒,確定潭裡的人影是小葉子無疑,不過令她驚奇的是小葉子並不是在潭裡摸魚,而是站在潭底練劍!
陳瑩看得直咋舌,看了一會兒,本想扔塊小石頭嚇一嚇小葉子,但又覺得不妥。她又想:“小葉子在水裡久了,肯定要上來換氣。”於是就回到潭邊的一塊大石上,想等他上來後再說。
果然,再過了一會兒,小葉子便從潭底直衝出水面,在半空中換氣,他發現陳瑩守在潭邊,就變換身形,落在陳瑩身邊。陳瑩這才發現他手上腳上和腰上都綁了沙包。
小葉子解掉沙包,問起陳瑩為何找到這裡來,說到午飯的事,他頓時覺得很餓了。在潭底練劍,體能消耗很快,他的肚子早已餓得“咕嚕咕嚕”地叫了,於是便和陳瑩就趕回小木屋。
這幾天華鳴洲也曾和趙青心合練刀法和劍法,可是越練越熟悉後,趙青心有時覺得這哪裡只是什麼刀劍合壁?分明更象是對親密無間的夫妻在忘情嬉戲,因此心中有點難為情,便不再與他合練。華鳴洲見趙青心比較矜持,只好變法子,除舞風刀法與萬花劍法外,邀她試著共同合練其它刀法與劍法,趙青心這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