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這樣的口感和完美的質量把控,他們對趙一之前說的農產品出口,更加有信心了,這麼好的產品,出口肯定不是問題。
等眾人都吃完之後,找了一個地方歇息,不打擾農民繼續幹活。
看著滿眼的農棚,資政感慨道:“想不到現代農業竟然是這樣生產的,按照這種模式,以後城市裡面都可以種植農作物了。”
“理論上是可以的,只是這種方式所需要的空間還是蠻大的,城市土地價格可不便宜,成本可定居高不下,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了。”趙一說道。
“那倒是,你們這麼多農棚,是怎麼解決銷路問題的,不怕生產過剩嗎?”資政問道。
“我們的每一個農棚都有收集相關資料,例如農產品種類、產品質量等級、農產品數量、單株農產品重量等等,然後是上傳到天璣農牧公司的後臺伺服器上面。
以後可以將全國各地的農棚生產情況匯總到後臺,同時也和合作夥伴的相關係統做對接,能夠實時的瞭解這些產品的銷售情況。
然後根據銷售情況,來實時的調整種植計劃。
如果是普通的自然種植,肯定是無法這麼快速的調整生產,但是由於我們的生產效率更高,同時也受天氣氣候影響不大,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節奏。
不僅如此,我們有一套專門的市場模擬軟體,根據上一年的經濟發展情況、產業結構情況、相關農產品銷售情況和社會偏好情況,能夠預測下一年的各個農產品的需求情況。
然後天璣農牧公司可以根據這份預測報告,來合理安排下一年的農業生產,即使偶有誤差,也不會偏離太多,及時調整就可以。
透過這麼一套供銷系統下來,可以保證我國的農產品整體上會維持相對穩定,不會出現某個產品價格大漲大落的情況。
同時也能夠合理安排產品的出口,不會因為產品過多,而造成出口產品價格大跌,也不會因為突然需求旺盛,而造成出口產品價格大漲。
這樣非常有利於進行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商家,也願意和我們合作。
畢竟這樣的市場預期,對國際貿易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證他們的利潤相對穩定。”趙一說道。
聽到趙一的話,他們點了點頭,這麼一套下來,從田間地頭到銷售終端,所有資料都能實時掌握,這才是現代農業應該有的樣子。
考察完農作物種植後,李建國又帶著他們來到了牲畜飼養基地,這裡面的牲畜種類就不會很多了,主要是常見的雞鴨鵝和豬了。
由於之前天璣農牧公司一直乾的就是畜牧業,所以對這方面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一些,看著一排排的畜牧廠房,讓眾人彷彿進入到了大型工業基地。
這裡不僅只有蓄養牲畜的廠房,還有很多配套的工業廠房,例如糞便處理廠,將牲畜的糞便進行零汙染處理,獲得沼氣和有機肥料。
由於這裡大部分農作物是採用無土栽培,所以僅僅是有機肥料還不夠,還需要將有機肥料進一步加工,生產為各種單質營養成分,以方便對農作物的控制更加精準。
當眾人參觀完有機肥料分離工廠的時候,才真的把他們跟震撼到了,整個工廠基本上是機器自動完成,人工參與的崗位並不多,完全是按照生物製藥生產工廠的方式在運作。
進去的是有機肥料,出來的則是各種營養元素,現場完全不會讓人感覺是在處理又髒又亂的牲畜糞便。
其他的配套工廠也有很多,整個基地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型現代化工業區,沒有他們常見的臭氣熏天和髒亂差,廠區乾乾淨淨。
由於技術的提高,整個畜牧基地,比趙一之前帶老人和首輔去考察的毛烏素畜牧基地還要先進的多,也乾淨的多。
而且裡面的牲畜都是經過青農生物實驗室進行改良過的,以提升肉的口感和營養成分為首要目標,同時兼顧牲畜飼養週期,努力達到兩者的平衡。
當然,這些產品都是被當成一般產品來銷售的,所以在口感上面和營養價值方面,和毛烏素牧場的羊肉和牛肉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是趙一刻意讓青農生物實驗室這麼做的,不然會和毛烏素的高階肉製品產生嚴重的衝突,破壞目前天璣農牧公司的市場規劃。
而且這裡的畜牧基地,也會根據牲畜的使用目的而有著品種差異,例如下蛋的雞、做菜的雞和燉湯的雞,就不是一個品種。
逛完整個畜牧基地後,考察的隊伍順帶也去了一趟建設在旁邊的百味食品加工基地,這是為了減少原材料的獲取成本,百味食品公司才將生產基地建設在旁邊。
百味食品公司在這裡的加工基地,主要是進行農產品加工和肉製品加工,如火腿腸、臘腸、西瓜汁飲料、即食沙拉等。
百味食品公司在這邊建設的加工基地,其實並沒有多大,因為這邊提供的原材料數量還很有限,只是為了配合天璣農牧公司,才在這裡建了一個加工基地。
想要擴大百味食品公司的加工基地規模,就必須擴大天璣農牧公司的種植基地規模和畜牧基地規模。
當考察團隊考察完百味食品公司的加工基地之後,對於現代化農業會造成大量農民失業的顧慮就減少了很多。
雖然會減少直接參與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但是卻提供了更多的工業加工工作崗位,總體來說,並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反而會增加農民得收入水平。
就像這樣一個偏遠地區的生產基地,提供的工資水平,並不比城市工人的工資少,兩者基本上沒有任何差別。
如果繼續擴大這邊的畜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這裡就會形成一個現代化的城鎮,由於工業從業人員增多,相關服務行業的人員也會增多,就業人口可能還會增加不少。
華燈初上的時候,眾人才結束了一趟考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