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世過來的人,對於網路病毒和計算機病毒並不陌生,甚至喜歡逛亂七八糟網站的人,自己就中過網路病毒或者是計算機病毒。
只是大部分人見到過的病毒也就是木馬病毒,木馬病毒就是指隱藏在正常程式碼當中的一段具備特殊功能的惡意程式碼。
一般具備破壞和刪除檔案、傳送密碼、記錄鍵盤或者是攻擊作業系統等特殊功能的後門程式,具備遠端控制計算機的能力。
前世使用最多的就是利用密碼病毒盜取使用者賬號,而使用者賬號當中由於遊戲賬號被盜佔比最高,當然在QQ爆發的年代,QQ賬號被盜也是家常便飯。
做這種事情的人基本上就是圖利,也基本上是不入流的駭客行為,還有許多木馬程式只是潛伏下來,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任何異常的。
只有在進行駭客攻擊的時候,才會被駭客所啟用,用來作為肉機,對特定目標發動網路攻擊,DDOS攻擊就屬於這樣的攻擊方式,直接攤販對方的網路。
由於木馬病毒在網路病毒當中屬於最常見也是技術含量最不高的病毒,各大電腦保安企業的安全軟體對這類病毒的鑑別能力也是最高的。
當然,也有一些是安全軟體企業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將沒有木馬病毒的檔案鑑別為存在木馬病毒的可能性,阻止使用者使用該軟體或者是開啟該檔案的。
在安全軟體發展早期,其實許多木馬病毒就是安全軟體企業自己製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賣出更多的安全軟體。
只是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一點,畢竟如果被抓了現行,那這個安全軟體企業就不要混了,直接就會面臨天價索賠和關門倒閉。
自從有了免費的安全軟體之後,病毒就彷彿一下子從人們的實現當中消失了,一改之前氾濫成災的情況,這已經從側面證實了上面所說的情況。
不過也有一些病毒具備很大的危害,例如“熊貓燒香”病毒對於計算機硬體具備很強的破壞性,給使用者帶來較大的損失。
還有專門奔著錢去的病毒,像“勒索病毒”,就是堂而皇之的向被攻擊者要錢,不給錢就不給密碼解鎖,甚至超過了一定時間,就會破壞檔案。
“勒索病毒”,其實屬於密碼病毒,病毒本身自帶公鑰和私鑰,對使用者檔案進行加密,如果使用者不給錢購買私鑰就打不開檔案。
當然現在的病毒就要簡單粗暴的多,而且基本上就是帶著破壞者的心態,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利益指向,許多甚至就是駭客的獵奇或者是愚弄普通網民的心態。
而這次全球大爆發的病毒,就屬於此類,這個病毒唯一的作用就是將被感染的檔案整成亂碼,雖然沒有“勒索病毒”利益明顯,但是造成的破壞比其還要大。
被業界稱作“亂碼病毒”的病毒,從第一次放出來到感染上千萬臺計算機,只是用了短短一週的時間,傳播速度是相當的快。
其實病毒雛形出現的時間很早,早在6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程式設計師玩的一種計算機遊戲,叫做DARWIN遊戲。
它是由每個人編制一段程式,然後輸入計算機執行,相互展開攻擊,設法毀滅別人的程式,這種程式就是計算機病毒的雛形,只是當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真正的計算機病毒,是被認為出現在70年代,還是來自於貝爾實驗室,只是工作失誤無意中造成的結果,但是自此之後,計算機病毒就大幅度增加了。
不過這個階段的病毒基本上是為了捉弄別人,很少存在惡意破壞別人的計算機軟體行為,也沒有對此進行更深刻的認識,並沒有歸類為“病毒”。
計算機學術界真正認識到計算機病毒的存在是在1983年,DR FRED KYLE在電腦保安學術討論會上提出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後,隨後進行實驗演示。
從此之後,計算機病毒就在計算機領域被廣泛得到認同,但是由於這個時候沒有網際網路,實際工作當中,遇到計算機病毒的情況比較罕見。
這也是為什麼金盾科技公司推出來的安全防護軟體,基本上只有自己家的兄弟企業使用,其他企業購買的情況非常的少,就是因為大家都認為碰不到,不願意花費這筆額外成本。
連企業對於計算機病毒的認知都是如此,那麼普通的計算機使用者更是不會花費一筆資金來購買安全防護軟體。
所以金盾科技公司的經營一直是不溫不火,被世界認識他們的時候,還是他們牽頭組織的全球計算機網路安全論壇,但是也基本上是在業內有點名氣。
如果不是依靠兄弟企業的業務來支撐,憑藉他們接到的外部業務量,根本就無法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
面對金盾科技公司的這種情況,趙一本人倒是不太著急,只要網際網路走進千家萬戶,計算機病毒自然會進入到普通人的視野,給他們造成一定的損失。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駭客還是沒有什麼大的作為,直到今年11月份,才爆發出來了這個“檔案亂碼病毒”。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病毒爆發的時期就是金盾科技公司牽頭組織的全球計算機網路安全論壇舉辦的時期,兩者撞在了一起。
這就讓本來只是在業內有點影響力的安全論壇,瞬間就被全球的計算機使用者所關注,甚至有媒體直接質問,參與安全論壇的企業能不能馬上解決這個問題?
要知道這次攻擊的就是檔案,不管是企業使用者還是個人使用者,都受到了攻擊,造成的損失目前還無法統計,但是導致眾多企業運營受阻或者是個人工作受到影響是肯定的。
參加這次安全論壇的巨頭企業就有不少,例如繁星軟體公司、星漢科技公司和千尋科技公司以及被稱作網路安全領域專家的金盾科技公司。
至於其他小企業或者是不知名的企業,數量更是非常的龐大,這次亂碼病毒事件,大家也沒指望這些小企業來解決。
他們將目光定在了金盾科技公司和繁星軟體公司身上,前者既然被認為是網路安全領域的專家,總得讓別人看到他們的能耐吧。
至於後者,雖然沒有網路安全相關的業務,但是他的體量太大,影響力也太大,出於意識,大家都覺得繁星軟體公司應該有這個實力。
如果真的給繁星軟體公司時間來研究這個病毒,也許他們還真的可以解決,但是解決病毒的最重要指標就是時效性,等他們研究出來,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至於最近幾年風頭正勁的星漢科技公司和千尋科技公司,大家並沒有特別的期待,因為在傳統軟體領域,他們的實力和繁星軟體公司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至少業界人是這麼認為的,而且繁星軟體公司旗下的作業系統是現在全球使用的主流作業系統,並且他們的文書處理軟體也是全球份額第一。
亂碼病毒和這兩者都有直接的關係,如果繁星軟體公司不能夠有效的解決這次事件,很可能會讓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