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3章 動力的重要性

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活力的增長,為國內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城市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城市規模比之前擴大了許多倍,目前擁有的城市人口,包括縣城城區人口,已經達到了我國人口總數的60%。

雖然這個數字看似不高,其實已經非常的高了,前世我國1990年的城鎮人口只有不到3億人,現在增加了3億人口。

這是指在城鎮居住和工作的人口數量,之所以農村地區還有4億左右的人口,主要是老人、小孩和農村留守婦女。

而青壯年和男性勞動力,基本上都在城市工作和居住,之所以沒有將這些農村老人、孩子和留守婦女帶到城市,主要還是因為城市住房數量不夠。

目前在建設的城市裡面,很多進城務工人員的居住環境並不算很好,一個人住問題不算很大,但是拖家帶口,卻是比較麻煩。

正是因為我國的城市建設無法滿足我國城市化速度的需要,中國房屋公司每年的投資規模也是屢創新高,因為這是我國當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按照中國房屋公司的花錢速度,今年估計需要花費10萬億元,用於全國城市化建設,這是之前無法想象的投資規模。

要知道我國去年的經濟總量也才29萬億元左右,但是城市化建設投資就高達10萬億元,加上政府的基礎投資,這個規模預計會達到13萬億元。

可以說,我國目前的基建投資規模已經佔據了我國經濟增長相當大的比例,算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濟發展結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我國基建規模非常的龐大,已經充分吸納了農村勞動力人口,勞動力一直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

也正是因為勞動力緊張,所以我國對於低端工業產品的發展其實不夠充分,和前世的世界工廠相比差距甚遠。

要不是我國出口的產品以中高階工業品為主,以進口礦產、低端工業品和部分農業產品為主,很難滿足我國居民高速增長的消費需求。

當然,沒有出現嚴重的用工荒,也有賴於我國工業生產領域高度自動化的裝置大量應用,讓工廠對人力需求數量下降好幾個級別。

這也是玄天科技公司打算推出機器人後,沒有出現特別嚴重反彈的原因所在,因為我國還沒有勞動力過剩的情況發生,各個行業都是存在勞動力緊張的局面。

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多人不瞭解玄天科技公司的機器人到底有多厲害,以為也就不過是普通的機器人,甚至有人不認為是類人機器人。

很多人把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器或者是機械臂稱作機器人,其實這種機器人和玄天科技公司的機器人完全不屬於一個概念。

玄天科技公司的機器人是能夠完成人類99%以上的能力,無限接近人類的真實能力,雖然低端型號的機器人沒有這麼神奇,但是高階型號的機器人絕對可以做到這個程度。

言歸正傳,城市居住人口大規模增加,帶來的不僅僅只是居住空間的侷促,還有很大的交通壓力,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雖然現在城市居民購買汽車的數量越來越高,但是由於汽車數量太多,駕車出行並不一定就很快,特別是較短途的交通,駕車出行的必要性並不高。

但是由於共同交通的擁擠,不得不讓很多人忍受道路擁擠的現狀,駕駛自己的汽車在馬路上龜速前進,這進一步增加了城市道路交通壓力。

這種狀況從去年開始已經非常明顯了,所以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在當前是非常緊急的一件事情,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增加公共交通的運載能力。

目前的辦法就是增加公交車的數量和頻率,但是公交車受限於路面交通的擁擠,其實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能算是聊勝於無。

所以大家都將目光轉向了城市軌道交通,甚至有些城市之前已經申請了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只是沒有獲得中央有關部委的批准。

因為大家都在等著我國低速磁懸浮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完成,在如此眾人所盼的情況下,作為提供動力系統的企業,星空動力公司面臨的壓力非常大。

在和星空動力公司的會議上,趙一再次詢問他們這方面的進展情況,必須要儘快拿出成熟的產品出來,解決目前我國城市公共交通問題。

根據星空動力公司總裁何翰林的彙報,目前關於低速磁懸浮軌道交通動力系統已經完成了全部研發工作,將相關產品已經交給了中車集團,配合他們的總成工作。

按照中車集團的最新進展,二月份就可以進行整車測試工作,但是相關磁懸浮軌道建設技術,在中車集團公司內部已經完成技術研發和測試,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意思就是說,各個想要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不需要等到整車測試透過才開始建設軌道交通,完全可以提前開工建設。

中車集團很有信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足夠的車輛供應和相關輔助系統的供應,因為他們目前進行的整車工作非常的順利,各項資料都符合預期。

事實上第一批進行城市化建設的城市,都已經申請了軌道交通建設方案,也已經得到了相關部委的批准,只是目前還沒有開工建設。

不過已經在籌備當中,預計開年後就可能進入實施階段,因為路線早就規劃好了,和當初城市化規劃是一體完成的,中國房屋公司建設的時候,都預留了空間。

至於建造城鐵的技術,更是不成問題,我國機械製造能力現在絕對領先全球,建設城鐵的機械裝置絕對不缺,而和城鐵有關的系統,中車集團的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現在唯一薄弱的一點,就是我國目前擁有熟練城鐵建設施工經驗的技術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不多,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培養。

雖然首都的1號線建設時間很早,但是當初是蘇聯幫忙建設的,具體學習到了多少經驗還未可知,就算是學到了經驗,這麼多年,肯定也已經荒廢了。

而且有軌地鐵和磁懸浮城鐵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不屬於一個技術體系內的,之前的經驗也不一定適用於現在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