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多大難度,秦致遠都把海參崴當成是堅定不移的目標。
想讓秦致遠出兵,前提必須是秦致遠拿回前清丟掉的所有土地,並且還要加上利息,否則的話,秦致遠會坐看木斯克和鄂木斯克兩敗俱傷,然後再出兵達成目的。
至於利奧泰所說的十萬人的軍隊,秦致遠已經在遠東準備好了。
但這沒有必要告訴利奧泰,利奧泰的意思是,讓秦致遠在歐洲就地組織一支部隊直接攻擊莫斯科,而不是從遠東攻擊海參崴。
還是那句話,在歐洲有人支援秦致遠拿到海參崴,但同樣有人不支援。
比如利奧泰,他就是支援秦致遠拿到海參崴的。
利奧泰是軍人,考慮問題比較單純,在利奧泰看來,秦致遠作為一名法國人,或者說作為一名法國人的盟友,秦致遠的實力越強大越好,利奧泰不介意秦致遠在遠東成立一個大帝國。
但對於克里蒙梭來說,他就不見得希望秦致遠拿到海參崴。
如果在其他事情上,克里蒙梭當然是支援秦致遠的,但那並不代表克里蒙梭願意看到秦致遠治下的蘭芳擁有太強的實力,特別是擁有超過法國的實力。
雖然法國和蘭芳是同盟,但在同盟內部,也有一個排序的問題,如果蘭芳的實力強於法國,那麼法國就要被迫成為蘭芳的附庸,這是克里蒙梭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雖然現在的蘭芳還遠遠比不上法國,但至少蘭芳有這個潛力,看看人口不過十萬人的科西嘉島吧,現在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巴黎市民,如果把目光放大到整個法國,更是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國平均水平。
這已經足夠讓克里蒙梭心生警惕。
國家間的合作和競爭,都是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秦致遠和法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合作的很好,那是因為他們當時有著共同的敵人。
隨著世界大戰的結束,隨著德國的投降,協約國已經失去共同敵人的威脅,那麼原本的合作就會變成內部的勾心鬥角。
這一點也不奇怪。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秦致遠才在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就馬上把外籍軍團撤出法國,就是為了減少和法軍的摩擦,導致外籍軍團和法軍的關係出現反覆。
其實撤得太快也不好,比如現在利奧泰想讓秦致遠再組一支十萬人的部隊,秦致遠就需要從頭再來。
也不算是從頭再來吧,至少現在秦致遠手下有足夠的軍官和軍士長,用他們來充當部隊的骨幹已經足夠了。
……
巴黎,布洛涅森林,外籍軍團大本營。
前段時間,隨著外籍軍團的逐漸撤走,這裡已經恢復了平靜。
外籍軍團的標誌還掛在轅門上,大門一側還釘著寫著番號的木牌,營房依舊排列整齊,訓練場上的所有設施都處於隨時可以使用的狀態。
就像是這裡的主人從來沒有離開過一樣。
今天,原本寂靜的軍營再一次人聲鼎沸,又一支部隊在這裡集結,他們身上穿的還是外籍軍團的制服,他們效忠的物件卻已經不是法國,而是法軍上將秦致遠。
這兩者當然是有區別的。
秦致遠是法軍上將沒錯,但秦致遠同時也代表蘭芳,目前正在布洛涅森林裡集結的部隊就是效忠蘭芳的。
嗯,克里蒙梭希望秦致遠干涉俄羅斯內戰,但不希望打著法國外籍軍團的名義,而是希望秦致遠和高爾察克達成協議,以一支“僱傭兵”的名義加入高爾察克一方。
換句話說,目前在這裡集結的部隊,已經不是具有優良傳統的法國外籍軍團,而是一群被金錢僱傭的戰爭鬣狗。
好吧,其實不用說的那麼難聽,這個世界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人都在為了生存四處奔波。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說,那麼所有人都是戰爭鬣狗。
校場上,一支大概一個連的部隊已經接完畢,正在接受訓話。
在接受馴化的隊伍中,有不少人是一臉風霜的中年人,他們可能來自德國,也可能來自法國、捷克等等任何一個歐洲的角落裡,他們來到這裡,不是為了去幹掉誰,而是為了活下去。
沒錯,就是活下去,因為這些人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不讓他們加入戰爭,那就等於讓他們呆在家裡等死,或者是逼著他們為了生活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