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蘭芳國內,正在進行工業化建設以及大規模基礎建設的同時,原有的經濟支柱產業也正在不斷地產生利潤。
比如大慶市的油田。
大慶市的油田一直都在開發,因為配套的煉油廠還沒有建好,所以現在出口都是原油,美國人是最大的買家。
蘭芳賣給美國原油,並不要美國人印刷的美元,而是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蘭芳境內多民國北方人,北方人實際上更習慣吃小麥大豆,而不是大米,但蘭芳本地是不產小麥大豆的,於是美國就成了蘭芳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
簡單說來,蘭芳賣給美國人原油,美國人則用等價的小麥的大豆交換。
在這個交換過程中,蘭芳其實處於出超地位。
對於交換的差額部分,蘭芳要求美國人使用其他工業品彌補,比如說布料、廢舊鋼鐵等等。
“廢舊鋼鐵”在此前,美國人一直是賣給日本人的,缺乏資源的日本人正是依靠著從美國進口的廢舊鋼材,才能不斷地支撐著日本的軍國主義膨脹。
蘭芳現在從美國進口廢舊鋼鐵,等於是斷了日本人的命脈。
最起碼不說完全斷絕,也要讓日本人再也不能想要多少就能獲得多少。
日本這個國家,因為他們幾乎所有的原料都依靠進口,其實國內的基礎非常薄弱,如果掐斷日本人的脖子,切斷他們的海上運輸線,根本就不需要攻擊它,最多三個月,日本就會陷入混亂。
在另一個時空中,日本之所以能在民國為所欲為,一方面是因為民國自己不爭氣,內耗太嚴重以至於無力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美國在充當日本的後勤部長。
只要是日本人需要的物資,不管是航空燃油還是食用油、甚至是鋼鐵、糧食,只要日本人需要的,美國人都大力供應,哪怕是日本人沒錢,美國人提供貸款也要賣給他。
縱然如此,長期的戰爭還是讓日本人不堪重負,日本人為了獲得更加低廉的原材料,於是向東南亞的原料產地發動戰爭。
美國人當時是控制菲律賓的,在東南亞本身就有自己的利益。
再加上日本人如果獲得了原料產地,也就會減少從美國的進口額,這會影響美國人的利益,所以美國才會直接介入。
看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不是很像,只要還能賺錢,美國以外的人全部死光跟美國人也沒有任何關係,一旦賺不到錢,那麼美國人就要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下場。
所以千萬別說美國人參加世界大戰是為了什麼勞什子“正義”,他們純屬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跟“正義”沒有一毛錢關係。
或者說,美國人所謂的“正義”,指的就是美國利益。
其實對於秦致遠來說,“利益至上”本身無所謂好壞,秦致遠自己也是“利益至上”。
但美國人最令人噁心的地方就在於“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完全不理會別人會不會噁心。
蘭芳的經濟支柱並不僅僅是石油,同時還有橡膠、棕櫚油、食用蔗糖等等,這些產品同時也在出口,並且相對於荷蘭殖民時期,產量都有所增加,獲得的利潤也更多。
只是相對於龐大的開支,蘭芳政府目前的收入還有很大缺口,所以才看上去入不敷出。
不過這種情況想來並不會持續太久,最多再過兩三年,等目前的工廠開始投產,蘭芳政府的財政狀況就會好轉,並且會逐步轉向盈利,而且會越來越多。
看上去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發展。
也並不是所有的訊息都是好訊息。
就在望海州的某個角落裡,五六個人聚集在昏黃的燈光下,好像在密謀什麼。
“達瓦里希,我們不能再繼續忍受資產階級的壓迫,我們必須挺身而出,和那些吸血鬼作堅決鬥爭!”一名濃眉大眼的年輕人看上去器宇軒昂,他的手緊緊的握成拳頭橫在胸前,面朝北方慷慨激昂,眼睛裡放射出堅定不移的目光。
“對,我們不能再忍受下去了……”
“我們要效仿俄羅斯,建立一個俄羅斯的布林什維克式政府!”
“我聽說蘭芳政府想要進攻俄羅斯的布林什維克達瓦里希們,我們應該做點什麼,配合俄羅斯的布林什維克達瓦里希。”
旁邊幾個人有人隨聲附和,有人悶頭抽菸不說話。
“不管蘭芳政府會不會進攻俄羅斯,我們都應該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那個什麼勞什子‘工會’,現在居然拒絕我們的加入,這真是豈有此理,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會’,絕不接受那幫吸血鬼的控制。”濃眉大眼繼續慷慨激昂。
工會!
沒錯,蘭芳目前還真有工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