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六章:大一統與中央集權(只欠七更了,馬上就還完了)

“因為老夫在一旁虎視眈眈,所以王詡道友和孔丘道友不但沒有內訌,反而開始討論如何改造大明,如何聯手建立一個新的大明瞭。”

“因為老夫率先開創了氣血武道的前路,如今莊周道友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喜歡摸魚,終於開始認真探查龍脈真相了,而且,據他所說,他已經開始實踐了。若是成功,便意味著天地精氣的奧秘,開始向我們開啟。”

“到那時,我們便可以改造列國,讓現實世界,也能像大明這樣,精氣充沛,豈不美哉?”

“還有老聃道友,他現在已經將元始、靈寶、道德三大神祇融為一體,演化為了先天一氣,距離先天一氣合昊天,也不遠了。”

“到那時,煉神之道的前路,也出現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說到這裡,墨子就開啟了論壇,看向瞭如今最熱的那個帖子。

鐵的標題是這樣的:論新世界!

副標題:堅持一個大明的基本原則,改造舊世界,建立新世界。

帖子內容:諸位道友,我是熊巖,此次受孔丘、王詡道友所託,在論壇之上召集玄門道友,進行討論,諸位道友可暢所欲言。本次討論的主題為你心目中的大明。

建議被採納者,必有回報!

“大一統?中央集權?分封制?要不要有科舉制?要不要有國人、野人的制度?我覺得,首先要確定的是基本制度,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沒什麼經驗的南子,說錯了也不要怪我。

“我肯定是站大一統制度的,這個制度實在是太好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大一統的魅力,實在是深入我心。”

“看看我們的現實世界,諸侯混戰,整天不是東邊發生戰爭就是西邊發生戰爭,就沒有和平過。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度量衡,想要出個國,還得學習十七八個國家的語言不成?哪裡像大明,全國都有統一的語言,哪怕你的口音其他人聽不出來,你也可以寫字交流。”——大一統制度的忠實支持者龐涓。

“大一統?那我問你,如果大一統,誰當皇帝?如果大一統,王太師和孔丞相誰高誰低?以誰為主?甚至到那時,要不要還政於天子?還是繼續當權臣?”

“如果仍舊是大一統制度之下,那麼每時每刻都會有數不清的臣子,緊密的團結在天子身邊,哪怕他們不可能真的造反,煩也能煩死你。”

“無論什麼事情,都要看是否合適,而不是單純的堅持某個制度,那樣豈不是一成不變,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道友。

看到這裡,一位身穿白衣的青年小哥兒,發出了自己的評論。

“大一統有大一統的好處,分封制也有分封制的好處。凡事不可太絕對,也不能一成不變。就以眼下的大明來說,如果堅持大一統,那麼海外怎麼辦?能直轄嗎?朝廷能派遣流官治理海外嗎?”

“如果朝廷派遣官員治理海外,那給多少權利呢?給不給兵權?給不給財權?給不給人事任免權?如果給,給多少?”

“要是給少了,野人來襲,他得立刻上報,三個月後,朝廷終於收到了野人來襲的情報,然後經過半個月左右的討論,得出了結論:允許調動軍隊守城。又過了三個月,命令終於傳回去了,可是如今距離當初野人攻城,已經過去了快七個月,有用嗎?有意義嗎?”

“如果限制當地官員調動士兵的權利,那麼以上情況是肯定會出現的。如果不限制,那麼他暗地之中訓練私兵準備造反怎麼辦?”

“而如果權利給多了,那和諸侯、藩鎮有何區別?還不如一開始就用分封制,將之敕封給某位諸侯。起碼,人家諸侯是用心經營封地,因為,那就是他們的家啊。”

“若是用流官治理海外,他們真的會用心嗎?不會的,他們只會把海外當做一個撈錢的地方,去了就撈錢,撈夠了就走人。至於建設海外,那和他有什麼關係?又不是他家!”

“可是諸侯就不一樣了,那裡真的是他們的家,即使再苦再難,諸侯也會努力的建設。”

“每次我看到列國的地圖,你們知道我想到的是什麼麼?六百年前武王伐紂之時,大周擁有的土地,不過是中原腹心那麼一小塊兒,從面積上講,頂天了也就是幾萬平方公里,有十萬嗎?”

“六百年後,諸夏加在一起,總面積怎麼都有好幾百萬平方公里。雖然這麼多諸侯,對於周天子來說,和反賊沒什麼區別,除了晉國、魯國等少數諸侯還是天子的鐵桿支持者之外,反賊甚眾。”

“但是,大周的文化,卻傳遍了整個天下。即使是自號蠻夷的楚國,內心深處也是非常向往中原文化圈的,只不過以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不接受楚國,排斥楚國,使得楚國沒有辦法了,只好自號蠻夷。”

“如果哪一天,列國之中,出現了一位雄主,實現了天下統一的霸業,那麼天下的範圍就從當年的中原腹心之地,擴大到了如今的整個天下!”

“如今大明朝也是類似的情況,海外有著廣闊無際的大陸、數不清的海島等著我們開發,如果大家的目光仍舊侷限於大明朝本身,那就太浪費姜橘道友發現新大陸這個機會了!”——平時不怎麼愛說話的衛鞅。

“那若是依道友來看,如今的大明,該怎麼辦呢?”熊巖。

“如今的大明,其實也不是很難。”衛鞅真心誠意的道,他是真的這麼想的,雖然有困難,雖然存在問題,但只要開動腦筋,辦法總比問題多。

“大明本土,可以繼續大一統,甚至大明、海外,都要堅持一個大明的基本原則,這一點毫無爭議。”

“但是在海外,卻要以分封制為主。除非哪一天,訊息傳播的速度,可以達到一天幾千裡上萬裡甚至更遠,到了那時,海外諸島才具備朝廷直轄的條件。而訊息傳播速度,不過是全球大一統諸多必要條件中的一個罷了。”

“比如朝廷出兵速度,若是朝廷做不到三月之內,全球各地投放兵力,那麼全球範圍的大一統,就不適合出現。”

“大一統這個制度,好是好,但大一統的直接統治範圍是有限的,受到生產力的限制,受到訊息傳播速度的限制,受到交通的限制,受到朝廷投放軍隊速度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大一統的統治範圍相較於全球而言,其實是很小很小的。”

“所以,大明本土可以繼續大一統。丞相和太師,也可以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讓南北合流,南方負責財力物力,北方負責兵力。簡而言之,南方出錢,北方出力,共同建設新大明。”

“以後的大明,可以兩京制。南方以南京為都城,太子監國,太師輔之,負責出錢,負責海洋貿易、建設海軍。北方以北京為都城,天子治理國家,丞相府輔之,負責出力,負責對付北方草原、建設陸軍。”

“如此,南北就可互相制衡、互相合作。一個有太子有錢,一個有天子有力。而且,這樣也有利於制衡太子和天子,哪怕未來有朝一日還政於天子、太子,這樣的制度,也可以繼續流傳下去。”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