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吳起拜相,老子突破,誕生靈魂

“即使是國君你,如今直接可以控制的人口,也只有國人和公室加在一起的六十萬人,僅此而已。”

明面上是一個大國的國君,實際上卻只能控制六十萬人口。六十萬人口很多嗎?放到大明朝,江南之地隨便幾個縣加在一起,就不止這個數。

隨便一個江南大族,族裡都有上萬義子義女。

“想要強大楚國,想要中央集權,就必須有效的控制楚國治內的人口,無論是國人、野人,都必須在掌控之內才行。”

“而楚國如今封君眾多,若是和他們來上一場火拼,縱然最後贏了,也會損失大量的時間、精力。而這些損失掉的資源,若是用在改革上面,說不定已經成功了。”

“所以,在最初之時,大楚除了要堅持一個國家的基本原則之外,還要靈活的處理封君領地和國君之間的關係。”

“我將楚國的地盤,劃分為兩個部分。一者是國君直轄,一者是封君領地。我們的改革,最初之時,也只在國君直轄的地方進行,至於封君,暫時不管。”

“為了更好的中央集權,可以建設江南特色小鎮。五百里無人區中的百姓,遷徙之後,就可以直接讓他們居住在特色小鎮之中。”

“這特色小鎮的特色,又在何處?”昭王問道。

“這些特色小鎮,效仿的是墨翟的關中小屋。在大明關中,墨翟的關中小屋,本質上是以墨者、準墨者為首,統合大明百姓,間接的將墨子的統治基礎,延伸到了每一戶。”

“像大明,雖然也是中央集權,但是中央的權力,只能到縣一級。底下的鄉、村,本質上是士紳自治。”

“而墨翟透過關中小屋,把百姓們聚集到了一起,可以直接管轄,這是中央權力的衍生,也正是這樣的直接管轄,才使得關中之地的動員制度、動員效率極高。”

(現代城市是透過一個又一個街道辦,直接管轄到每一位百姓,去年的疫情可見一斑。疫情之時,中國有多麼強大的管轄能力,那麼戰爭到來之時,中國就有多麼強大的動員能力。)

“而我口中的特色小鎮,則是將數千野人、數百國人聚集在一起,透過國人管轄野人,透過公室,管轄國人。”

“每一個特色小鎮,理想狀態下,都將擁有數千野人、數百國人、數十公室,數位國君你直接任命的小鎮官員。小鎮之中,將擁有數十萬畝土地,全都是大農場。”

“這些野人,將不再擁有土地,而是轉化為農業工人,他們將使用八牛犁、馬耕、牛耕、大規模種植、木製收割機、木製播種機、木製插秧機等一系列機械,進行大農場耕作!”

說到這裡,考慮到昭王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吳起休息了片刻,才慢慢的開始解釋:“小農的精耕細作與大機械大農場是兩種模式!”

“精耕細作,往往是小農為主,以戶為單位,產量較高。但是,需要的農夫實在太多,適合人口稠密、土地不多的地方。”

“而大農場,只需少量人口(與精耕細作相比)、大量機械、大量騾馬、耕牛即可。適合人口稀少、土地眾多的地方。”

“像晉國,許行道友所在的地方,有著全天下數目最多,質量最高的農官,所以明明是北地,如今卻靠著水利工程和農官,做到了畝產兩石半,但是,最多也就是畝產四石、五石,不可能更高了。精耕細作,是有上限的。”

“而我大楚,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最缺的,就是人力。開發江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接下來楚國需要做的,不是分田到戶,不是給國人們分田,提高他們的種田積極性,而是大量的聚集人口,將人口聚集到小鎮之中,集中力量辦大事。”

聽到這裡,昭王也明白了吳起的想法,他試著說道:“嗯,我是這麼理解的,相父你看對不對。精耕細作,農夫需要很用心很認真的伺候田地,每一畝田,每一塊地,都必須投入大量的精力。所以,這就註定了,精耕細作模式之下,每一位百姓,能耕種的土地數目,是極其有限的。”

“平均下來,一個人五畝地、十畝地,就差不多到頭了。如果負責更多的土地,他們也忙不過來,人力有極限。”

“而特色小鎮底下的大農場,平均下來,一個野人,至少要負責一百畝地,所以,這就註定了,他們不可能像精耕細作那樣,去認真的把精力放到每一畝地之中。”

“他們能做的,就是大規模使用農業器械,如收割機、播種機、插秧機等,即使某塊地漏了秧苗,他們也不可能回頭補種,得不償失。”

聽到這裡,吳起緩緩點頭:“精耕細作,畝產較高,但對農夫本人要求也較高。大農場模式,畝產較低,但是可耕種數目卻也大大提升,對農夫本人的要求,也非常的低,可謂是有手就行。”

“楚國,沒有晉國那麼多的農官,縱然是精耕細作,也比不過晉國。不過,我們透過大農場,卻也能擁有更多糧食。”

“有了糧食之後,就可以不斷吸收多餘的野人,建設一座又一座特色小鎮。五年之後,楚國國內的六百萬野人,國君便可以吸收其中的五百萬。到那時,國君你直轄的人口,就從六十萬提升到了五百萬,到那時,大小貴族的不滿,又算的了什麼?”

“那時的楚國,勉強可以稱之為大!吳國、越國之類的,就不會再對楚國造成任何困擾。”

你闔閭就是再厲害,能在五年之內,把吳國的人口,從百萬級別提升到五百萬嗎?

南子來了都沒用!

秀家所有的秀女都過來指導生育,都做不到!

這就是國力、底子、體量的差別!

“十年後,楚國將可以把特色小鎮,建立在江南之地的每一個地方,那時就可以充分吸收那些部落野人,那時楚國的人口將達到千萬。”

“千萬人口的楚國,勉強可以稱之為強!”

千萬人口,當今天下,就是中央晉國也沒有這麼多人口。

“二十年後,江南大治,徹底開發,國君再鼓勵生育,大楚就將擁有兩千萬人口!其中,至少有兩百萬是吃飽喝足,自幼習武、接受教育的高質量國人。”

到了此刻,昭王再無任何懷疑,再次恭敬的朝著吳起一拜:“楚國政事,就交給相父了!”

……

就在吳起執掌楚國政權,開始改革的時候,大明時空,關中秦嶺一處剛建成的中型龍脈的龍穴之中,老子雙目緊閉,開始做著最後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