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奴的身邊,這個劉穆之,是個人才!”王謐讚歎道,也同意何無忌的想法,劉裕雖然做事能力不差,但是能夠將意見多多計程車兵們全都擺平,這其中肯定少不了劉穆之從中周旋。
“稚遠又沒有見過這個人,從何斷定他一定是個人才?”何無忌搖著小扇子,說出來的話,雖然聽起來有幾分陰陽怪氣之嫌,但是,心裡卻在盤算,要真的是個人才,當早早的拉攏過來才是。
王謐輕鬆笑道:“這還用親眼見識?”
“要是沒有本事,寄奴又何必把招攬了這個人的這件事,單獨拿出來,寫到書信裡?”
何無忌被他問愣了,竟然半天接不上話。
歷史上曾經有一種說法,若不是劉穆之早死,劉裕或許就能一統天下。可見,在日常管理這方面,劉裕對劉穆之的依賴。
按照歷史上記載,劉穆之與劉裕相識,還是經人引薦,雖然兩人都是京口人,但是此前卻並不相識。
而這個時間點,已經是劉裕在北府稱雄之時。只要劉裕去前線打仗,劉穆之就會留在後方,幫他處理京口以及建康城的各項日常事務,地位相當於宰相。
劉裕不是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的人,除了那些妨礙他登基當皇帝的司馬家殘餘人士,他並沒有對共同起家的大臣,大開殺戒。
可以想見,要是劉穆之還活著,劉裕稱帝,也必定會給他高官厚祿,還會讓他手握大權。
然而,現在擺在王謐面前的,又是另一番光景。
劉裕居然先一步就和劉穆之相識了!
這個局勢,有意思了!
歷史上的劉穆之認識劉裕的時候,都已經四十多歲了,照實說來,在缺醫少藥的古代,這已經算是高齡了。
這個時候相識的兩人,共同協作,居然都能做出那樣宏偉的事業,很難想象,現在都只有二十郎當歲的他們,湊在一起,將要迸發出何等樣的能量!
太好了!
這些人才正是王謐日後組局的重點人馬,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為和劉裕是同鄉,因為王謐已經返回建康,於是乎,這位管理行政事務的好手,竟然是劉裕自己結識的。
以他們同鄉莫逆的程度,以後,肯定是這兩個人走的更近些。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劉裕那樣有才能,身邊總會聚集一些人馬的,這些事情都要留待日後和劉裕掰手腕的時候,再來處理。
所謂同室操戈也有多種形態,鬧的不好的,當然是一國境內,亂成一團,征伐不斷。
就好像是那些南朝時候的小朝廷,別說是末年,就是才剛剛興起的時候,都免不了紛爭不斷。
這也是王謐要極力避免的,他很清楚,等到羽翼漸豐之後,以劉裕的野心,必定不能再受制於他。
一場操戈或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能夠讓這種爭鬥轉變一種形式,卻是王謐可以努力爭取的。
比如,轉變成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模式。
李世民雖然殺掉了親哥哥,但是對於太子府裡的那些幕僚,李世民卻給予了很好的待遇,並且納為己用。
這樣不是很好嗎?
只是不知道,不遠的將來,不管是司馬家的頑固分子,還是打算追隨劉裕的那些武將,會不會那麼死腦筋。
軍權!
還是要把軍權拿到手啊!
相比信任他人,王謐還是決定這個權力還是要將它親自攬在懷中。
一來是,他現在還年輕,完全有這個能力去親自統領一支軍隊。二來,什麼東西只有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放心的。
還能避免出現拖後腿的庸才,耽誤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