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45 騎兵滅

第二波次仍然是手持長矛的衝鋒騎兵,只有第三波次的衝鋒騎兵裝備的是馬刀。

倒不是說普魯士的騎兵裝備不起足夠多的長矛,而是馬上長矛的使用要求遠高於馬刀。

想要在馬上把長矛玩明白,需要承擔的訓練時長和訓練成本遠高於普通的馬刀騎兵。

所以,歐洲任何大國都不可能給衝鋒騎兵全員訓練成長矛騎兵,而是用訓練成本更高的長矛騎兵跟訓練成本低廉的馬刀騎兵混搭。

反正前排的長矛騎兵撕開敵人的步兵陣列後,馬刀騎兵跟進去砍殺即可,長矛的最大用途就在於破陣。

殺敵反倒是附帶的用途。

當然,正因為長矛騎兵每次衝鋒都要頂在最前面破陣,這個兵種的傷亡率也是最大的,每個國家的長矛騎兵都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

並且一旦爆發戰爭,長矛騎兵由於訓練耗時過長的問題,戰場上損失的長矛騎兵很難在戰爭期間補充回來。

反觀馬刀騎兵,只要找一些馬術不錯的兵源,簡單訓練幾個月就能拉上戰場了。

頂多牆式衝鋒戰術的佇列訓練能多耗費一點時間。

三個波次之間雖然有不小的空隙,但這點空隙相對於輕裝騎兵全力衝刺的速度根本不算什麼。

還在哀嚎的馬匹乃至傷員,被第二波次避無可避的牆式衝鋒騎兵隊友無情踏過。

這就是牆式衝鋒的侷限性,為了保持衝鋒隊形的嚴整和密集,他們很難避過前面倒下的隊友。

當然,這種騎兵牆式衝鋒也正因如此,具備十分可怕的衝撞力。

騎兵殺敵可不單單依靠自己的武器,馬匹本身的衝撞力對敵方步兵來說同樣是致命的利器。

已經沒有機會射第二發的前排近衛步兵兼職炮兵們,已經用火繩點燃了自己的炸藥包引線,他們如同瘋魔的喪屍一般,站成鬆散的一排,手裡拿著裝上了刺刀的燧發槍,迎著普魯士的衝鋒騎兵撲了上去。

“李維大人!萬歲!”

轟隆~~~

“李維大人!萬歲!”

轟隆~~~

…………

每一聲吶喊之後,必然會引發一聲劇烈的爆炸聲,一名近衛步兵縱身一躍,撲在一名普魯士衝鋒騎兵身上,將其拖下馬後一秒鐘,轟然爆炸,散碎的人類血肉噴濺得到處都是,近距離爆炸下受驚的馬兒則朝著旁邊的‘友軍馬兒’橫向撞了過去。

噗哧,一名近衛步兵還沒等跳起來,就被一把長矛從上到下貫穿身體,連最後的口號都沒能喊出來,一張嘴全是噴湧的鮮血,而那名普魯士衝鋒騎兵此時早已鬆開了長矛,防止長矛刺擊時的反作用力傷到自己的臂膀。

當這名騎兵遠離那個被長矛貫穿的近衛步兵時,近衛步兵的屍體才轟然爆炸。

一名近衛步兵死死的抱住馬腿,被憤怒的馬兒踩的血肉模糊,緊接著一聲轟隆巨響,上面的普魯士衝鋒騎兵連人帶馬享受了一把飛行的‘快樂’。

自爆的近衛步兵對第二波次的普魯士衝鋒騎兵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由於騎兵衝鋒的速度太快,兼職炮兵的近衛步兵數量沒有普魯士騎兵多,所以仍然難以遏止住普魯士衝鋒騎兵的攻勢。

好在,這時候後面的臼炮也射出成片的開花彈!

近衛步兵身上的炸藥包和開花彈前後間隔極短的時間,將第二波次的普魯士衝鋒騎兵籠罩在爆炸的硝煙中,為後排兼職炮兵的近衛步兵爭取到了非常寶貴的裝填時間。

而第三波次的普魯士馬刀騎兵連同那位最開始一馬當先的普魯士騎兵將軍,在如此恐怖的爆炸面前,不得不降低馬速,防止己方一頭扎進密集的爆炸區域。

直到所有的前排兼職炮兵的近衛步兵都自爆完畢,硝煙散盡,最後一個波次的普魯士衝鋒騎兵才踏著小碎步進入這片血肉鋪就的爛泥地。

地面上的鮮血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土地都變得泥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