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作後手的預備隊,被迫全員調了上去……
然而,根據戰前預估,現在應該已經到達指定地點的左右兩翼大迂迴的大兵團,仍然沒有抵達作戰位置,更別提發起進攻了。
很顯然,他們不是迷路而是被尼扎所部的兩翼部隊攔截住了!
不過鮑利尤元帥不明白,尼扎所部總共才一萬多人,跟自己作戰的就有六千多,後面那個騎兵團也在尼扎所部的序列中,攔截兩翼的部隊平均分的話,最多一個團的步兵。
難不成,法蘭西國防軍用一個團的步兵攔截了兩萬餘人的奧地利大兵團?
開什麼玩笑!
兩萬人被兩千人攔截住,數學老師會被氣死的!
這可是野外遭遇戰,而不是野外攻防戰,更不是城市要塞攻防戰!
十倍的兵力,按照以往的戰例,不應該一個衝鋒就解決戰鬥麼?
鮑利尤元帥不知道的是,他派出去迂迴兩翼的大兵團,此刻正飽受法蘭西國防軍近衛步兵的自爆式防守反擊戰,被炸得欲仙欲死……
奧地利人兩翼迂迴的部隊跟鮑利尤元帥親自率領的部隊不同,奧地利人兩翼迂迴的大兵團需要趕時間,必然會主動進攻,這就讓近衛步兵有充足的施展空間玩自爆襲擊。
自爆襲擊在防守戰中才能玩得轉!
如果是主動進攻的話,還沒等跑到敵人的陣列中身上綁著炸藥包的近衛步兵就被子彈射倒,然後轟得一聲把周圍友軍給炸飛……
即便是野外遭遇戰,敵我雙方也是有攻防位置的。
在尼扎所部這裡,尼扎是主動進攻的一方,鮑利尤元帥是防守一方,在兩翼迂迴的戰場上,剛好顛倒過來。
在一片雪亮的馬刀下,雙方的騎兵轟然撞在一起。
不是穿插而過,就是直挺挺的撞上去!
因為奧地利騎兵和法蘭西國防軍的近衛騎兵,使用的都是牆式衝鋒,隊形相對於傳統騎兵要密集得多。
由於過度追求隊形的密集度(越密集衝鋒的優勢越大),所以在雙方對撞的一剎那,雙方騎兵都來不及躲閃,就如同超大型車禍現場一般,馬匹和騎兵不用拿武器劈砍對方,就被撞的血肉橫飛……
馬匹的哀鳴聲頓時壓過了雙方騎兵的吶喊聲。
然而,如此慘烈的對撞中,雙方後排的騎兵卻絲毫沒有減速的意思。
奧地利騎兵是來不及減速,畢竟他們採用的是牆式衝鋒戰術,所謂的牆式衝鋒戰術就是拉成一道道密集的橫列,然後形成一個個衝鋒波次,每個波次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防止前後馬匹撞車。
而衝鋒速度起來之後,密集的牆式衝鋒波次之間的間距並不大,再加上速度過快,騎兵是馬兒挨著馬兒,根本無法調轉馬頭逃跑,只能一股腦的衝上去,然後祈禱上帝……
比起奧地利騎兵被前排相撞的血肉場面駭得心驚膽顫,近衛騎兵表現的就是一種不要命的大無畏精神,他們口裡吶喊著‘李維大人萬歲’的口號,英勇無畏的朝奧地利人展示著屬於法蘭西人的‘萬歲衝鋒’。
一個個波次對沖之後,那名帶頭的奧地利騎兵將軍已經不見了蹤影,如果此時清理戰場的話就會發現,這名奧地利騎兵將軍脖頸已經扭轉成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雙目圓睜栽倒在地上。
在他身邊則躺著自己的愛馬屍體。
顯而易見的,這名奧地利騎兵將軍是在撞擊中被甩飛出去,然後頭朝下跟大地母親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整個脖頸都撞斷了……
人自然也斷氣了。
不過奧地利人的軍制還算比較完善的,帶頭的將軍死了不要緊,將軍的副官……額,死了也沒事!
一級級往下搜尋,一個新的指揮官帶著正在減速整隊的奧地利騎兵,重新排成了一個密集的牆式波次衝鋒隊形,哪怕人數已經縮水了超過一半,仍然英勇無畏的朝著尼扎所在的炮兵陣地衝過來。
奧地利騎兵的榮譽感明顯高出奧地利步兵好幾個檔次,單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奧地利人為何可以讓義大利人叫爸爸……
“神聖羅馬帝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