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的結果不出意外,不怕死的法蘭西國防軍奪取到勝利果實,奧地利軍隊為主體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宣告覆滅。
奧地利主力被聚殲超過十三萬人,其餘部隊不是撤退就是潰退!
這場戰役是卡爾趕在普魯士軍隊參戰之前發起的,所以普魯士軍隊沒能來得及參加戰役,後來戰役結局註定後,普魯士軍隊更不願意過來送死……
戰後清點中,法蘭西國防軍損失了兩萬一千五百餘名近衛步兵,三百餘名神槍手,200餘名近衛騎兵。
而殲滅的敵軍主力中,超過一半的兵力成為法蘭西國防軍的戰俘。
此戰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各邦被法蘭西帝國的戰鬥力威懾住,包括普魯士在內,所有的神聖羅馬帝國邦國都主動向法軍派出和談使者,想要結束這場戰爭。
而沙皇俄國的那點軍隊,根本沒敢參加這場戰役!
沙皇俄國這次參加反法同盟,主要目的是為了消耗法蘭西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沒想到法蘭西帝國爆發出來的戰鬥力高得嚇人,俄軍統帥自然也就沒有湊上去自討苦吃,而是停留在巴伐利亞地區協助防守。
卡爾想要將談判的各國使者送往巴黎,不過那些使者死活不願意,他們害怕自己被李維催眠!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法蘭西帝國派遣外交官到烏爾姆城談判。
李維之所以這麼急著和談,主要是在歐陸爆發大戰的期間,英國人突然發力,馬德里爆發了革命起義,昏庸無能的卡洛斯四世被西班牙貴族領導的革命黨軟禁起來了!
卡洛斯四世的心腹戈多伊首相,更是被當眾砍了腦殼。
因為西班牙革命軍是貴族領導的,所以沒有膽子砍國王的腦殼,背後的英國金主爸爸也不可能同意!
這是一場有預謀的革命,不光是西班牙人民對卡洛斯四世和戈多伊首相的統治不滿,很多西班牙貴族也對西班牙王國投靠法蘭西帝國的暴君感到不滿,於是英國佬和西班牙王國中的反對派貴族早就勾結到一起。
其實,雙方的聯合早就有能力在馬德里掀起革命起義,但隔壁的法蘭西帝國是卡洛斯四世的支持者,他們擔心法蘭西國防軍再次兵臨馬德里,到時候他們起義推翻卡洛斯四世有何意義?
於是,西班牙王國的反對派和英國人,挑選法蘭西帝國跟反法聯盟開戰的時候,掀起革命起義。
等到李維政權打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的時候,西班牙王國的局勢已經被反對派貴族控制住,卡洛斯四世被迫讓位給自己的兒子斐迪南七世。
斐迪南七世上位後,在倫敦政府的威脅和西班牙貴族的逼迫下,簽署了與葡萄牙王國的停戰條約,歸還了所有侵佔的葡萄牙王國領土,並加入到第二次反法聯盟之中。
同時,開始整頓西班牙王國腐朽的正規軍,積極備戰,補充兵力,打算從南線攻入法蘭西帝國境內。
只是出乎倫敦政府的意料,神聖羅馬帝國敗得太快了!
這面西班牙王國還在整軍備戰的時候,另一面神聖羅馬帝國諸多邦國已經開始跟李維政府展開和平談判。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即便西班牙王國現在出兵,也要先解決加泰羅尼亞王國這個法蘭西帝國的小弟,法蘭西帝國在南部不是沒有駐軍,只不過卡洛斯四世退位的速度太快,連法蘭西國防軍都沒辦法趕到馬德里。
當然,剛剛經歷新敗的神聖羅馬帝國自然不會考慮英國人的利益和西班牙王國的命運,他們只想從這場已經失敗的戰爭中掙脫出來,避免自己失去得更多!
倒不是說神聖羅馬帝國不能繼續打下去,普魯士還是滿血狀態,沙俄的軍隊也沒有撤退,即便是損失最大的奧地利,本土還有十多萬飽經訓練的正規軍!
只不過,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神聖羅馬帝國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自然不想繼續打下去。
而李維想著徹底解決自己的南線問題,一勞永逸解決未來兩線作戰的困境,也傾向於暫時跟神聖羅馬帝國休戰。
只是,李維提出了一個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很難堪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