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計劃得不到實施,都只是一個空想。現在的環境與處境也更是由不得去細細地制定長遠的計劃。
偏安一隅的“陽城軍”必須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鎮,自己的勢力範圍,“莫村”實在太小。
第一次高層的會議召開了。
目前陽城軍共有一支二千八百五十人。
距離最近的“文宇鎮”物產豐富,且駐兵不多,多是原陽城縣兵士殘部,人數在五百左右。
“陽城軍”自奪下陽城軍械庫後,所有的兵士都得到了武裝,加上長時間的修整,體力已經恢復。
“一鼓作氣拿下文宇鎮,至少有了又了一塊根據地。”唐宋明道。
高層中還沒有人打過大仗,可以說都是新手,首次出征能否大獲全勝關係到軍中的勢氣。
梅笑寒也更清楚這對於他意味著什麼。
文宇鎮,距離莫村只有三十里,整個文宇鎮佔地面積五百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大鎮。
唐宋明領右路,帶領300人為先鋒朝文宇鎮開去。
楊振和劉玥分別領200人從兩翼向文宇鎮包抄。
弓弩手由手持炸藥的30兵士為後防,不到特殊情況下不使用炸藥。因為所帶炸藥已經不多。
韓雲道:“論實力,陽城軍攻下文宇鎮不在話下,皆時我們的疆域將會比現在擴大十倍,但是一旦奪下文宇鎮,我們陽城軍就將直接與陽城內其它幾大勢力發生直接衝突。”
“若是不奪下文宇鎮,陽城軍只能是坐以待斃,等待滅亡。”
“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能夠把傷亡降到最低。”
“比如收編他們?”
“這怕是很難辦啊!”
“光是動動嘴皮子就能行嗎?”
“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編文宇鎮的殘部,這樣可以不費一兵一卒!”
梅笑寒道:“想法是很不錯的,只是誰願意拱手相讓一座城呢?”
“打!必須還得打,不打的他哭爹叫娘,談不下來的!”
任何的談判都是建立在足夠多的籌碼上面的,沒有足夠強大的後盾,敵人是不會俯首聽命的。
眾人紛紛覺得此戰必須打出“陽城軍”計程車氣來。
韓雲道:“自西華鎮大戰之後,丁趙兩軍打的劉家軍大潰敗,陽城縣內便屬丁趙兩家獨大。隨著疆域的擴大,丁趙兩家必定會有一場惡戰。陽城軍不可與丁趙兩家發生正面衝突,更不可與丁趙兩家發生直接衝突。”
梅笑寒道:“韓雲認為陽城軍該如何發展啊?”
“蠶食!”
“步步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