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三章 農學專業

1.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科和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具備農業生產,特別是作物生產的技能和方法;

4.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瞭解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科學前沿和發展趨勢;

5.熟悉農業生產、農村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農學專業培養具備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以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它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階科學技術人才。

實際上現代農業科學的形成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卻是源遠流長。

古代天文、物候、曆法、測量等知識的形成,實際上都與人類早期的農業生產實踐有關。

當時人們對農業生產條件、季節更替規律,以及土地利用方法等都已經開始了探索。

後來,人們從企圖認識農業環境,進步到設法改變環境條件和農業生產物件本身,就又促進了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以及作物的品種選育和栽培、家畜的飼養和繁育等方面知識的逐步系統化。

浩瀚的中國農書,便已經為古代農業研究的光輝成就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生物學、化學、生理學、遺傳學、昆蟲學、微生物學、土壤學和氣象學等的研究成果,及其實驗方法逐漸被應用於農業,促進了農學研究從經驗水平到現代農業科學的質變。

1840年李比希的經典著作《有機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上的應用》的發表,一般認為標誌著現代農業科學系統發展的開始。

從此,以實驗為基礎的各門農業科學先後形成。

農業化學在作物栽培中的應用,導致了化學肥料工業的建立和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的發展,作物栽培技術也因而更加科學化。

孟德爾遺傳定律和基因學說的提出,導致現代作物育種學的誕生。隨著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和遺傳學等學科的原理用於畜牧生產,家畜的育種、繁育和飼料科學以及獸醫學等也迅速發展起來。

20世紀初,動力機械特別是內燃機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農具逐步推廣,以畜力為農業動力的局面發生變化,加速了農業機械化的程序。由此而形成的農業機械科學,為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率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合成化學工業興起,促進了對各種農藥、除草劑和農用塑膠等的研究,植物保護手段日益改進。

隨著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遺傳工程等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開始取得成果,預示著育種技術的一場新的革命。

而生態科學和系統科學在農業中的應用,則從宏觀上為農業科學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途徑和領域。

與此同時,由核技術、電子計算機和遙感、遙測等提供的新的研究手段,也已經和正在使農業科學研究更加精密化。

由於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者不但已有可能幾倍以至幾十倍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各種動植物產品的單位產量,有效地改進產品的品質,並極大地減輕因有害生物和不良自然條件而造成的損失。

農業科學已經成為農業生產力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農業現代化和高速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必要條件。

短短一年時間,顯然不可能學習到太多的知識,但是這一次梅笑寒有了新的目標!

那便是用現代農業改變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