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2年,1月1日,這天是元旦節。
古代雖然也有元旦,但日期卻不固定,殷代是以十二月初一這天為元旦之日,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時期,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每個朝代的元旦都是不一樣的時間,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以每個月的第一天為元旦之日。
為了方便管理,梅笑寒把現代社會的時間制度也搬到了古代。每天分為24個小時,並教會了村民看鐘表。
最先熟悉現代時間制度的還是這些小孩子,對於神奇的鐘表孩子總是充滿好奇。
看到時鐘指向21點的時候,這些孩子就知道要睡覺。
到了早上5:30,鬧鐘就會響起,這些孩子就知道起床。熟悉時間,接下來的工作推就方便多了。
不用再聽公雞打鳴,不用再看日出日落,只要看到鐘錶就能確定時間。
讀書能拿到錢,參加集體活動也能拿到錢,多勞多得,婦女和兒童以及老人還有另外的補助。不到半年時間,文城村已經變成一個遠近聞名的村子。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非常富裕的村子,這個村子就是文成村。改革試點很成功,相比較於其它地方,文成村已經甩它們幾條街了。
一所學堂建立起來了,這所學校目前只招收7到15歲年齡的學生,共分為三種班,分別是:初級班、中級班和高階班,三個班級所學的科目主要是。
初級班:硬筆字、拼音、看圖說話、唐詩、算數。
中級班:硬筆字、寫作、算數、基礎幾何、歷史。
高階班:毛筆字、書法臨摹、中國畫、基礎物理和基礎化學、工業基礎、基礎農業等。
每個孩子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進行選修,並不要求每個科目都要學。當現代化理念逐漸灌輸以後,孩子們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教育的問題,梅笑寒逐漸的放手,準備讓張雲和張良去做。梅笑寒接下來想做的工作是,建立一座小型的鍊鐵廠。
雖然可以選擇從現代社會帶一些農用具過去,但是梅笑寒決定要自己打造用剛和用鐵。
古代鍊鐵開始於春秋時代。那時的鍊鐵方法是:“塊鍊鐵”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將鐵礦石固態還原獲得海綿鐵,再經鍛打成的鐵塊。
早期煉得的熟鐵通常叫塊鍊鐵,它是鐵礦石在八百到一千攝氏度左右條件下用木炭直接還原得到的。但是塊鍊鐵有如下幾個缺點:
一是它不能從爐裡流出,取出鐵塊時,爐膛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不能連續生產,生產率比較低,產量比較小。
二是成形費工費時。
三是所含非金屬夾雜比較多,要透過反覆鍛打才能排除。
四是含碳量往往比較低,因而很軟。
生鐵的冶煉溫度是1150到1300攝氏度,出爐產品呈液態,可以連續生產,可以澆鑄成型,非金屬夾雜比較少,質地比較硬,冶煉和成形率比較高,從而產量和質量都大大提高。
古代鍊鐵法和世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大量採用生鐵製品,鍊鐵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