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武走出會客室,就看到一身短衫的吳東正揮舞著汗水擊打沙袋,而三名軍裝則扎著馬步。
“嘭!”
沙袋高高揚起。
陳尚武身子一側,剛好避過揚起的沙袋,來到另一個沙袋前。聳了聳肩,活動了下四肢,右手握拳乾脆利落的一拳猛然擊打在面前的沙袋上。
吳東手上動作不停,側過頭看了他一眼。
“你剛才和那位陸警官切磋,她的實力怎麼樣?”
“實戰經驗不夠,受寸止規則影響,動作太規範了。雖然反應和速度不錯,但是力量不行,抗擊打能力也不行。”
沙袋回落,陳尚武再次狠狠地一拳擊打在沙袋上。
他瞥了眼一旁的的三名學員。
“他們表現怎麼樣?”
“很不錯,到底是有基礎的,而且聽得進去話,你怎麼教他們就怎麼做,也不會多問。不然我那有時間練拳,”
“嗯,你這幾天也不要懈怠,後天國術擂臺賽就要開始了。”
“我知道了。”
吳東點頭道。接著右臂微屈化為肘,兇狠地頂在回落的沙袋上。
“嘭!”
沙袋以更快的速度揚起。
兩人也不再說話,專心地打著沙袋。一聲聲重擊沙袋的聲音在二樓迴響。
扎著馬步的三名學員聽著重擊的聲音,又看了一眼沙袋揚起的幅度,相互對視一眼,暗自心驚。
他們先前也打過二樓的這些沙袋,知道這些沙袋都是特製的,比一般的沙袋要硬得多,不說他們能不能打出這個幅度,就是能也會傷到手腕。
陳尚武一邊打著沙袋,一邊想著國術擂臺賽的事。
民初,為了提倡尚武精神,武術勃興。1928年,中央國術館成立,“國術”一詞開始通行天下。
中央國術館曾舉辦過兩次全國性的國考、一次全國武術擂臺賽,旨在“喚醒全國同胞,雪東亞病夫之奇辱。”
自此,國術擂臺賽的傳統就流傳了下來。
臺省的國術擂臺賽是五十年代開始舉行的,規則是裸拳無護具規則,擂臺上經常打的是臉上血肉模糊,地上到處是血,所以被臺省的媒體稱為野蠻的鬥毆。
東南亞擂臺賽是六十年代創立的,之後港島也緊隨其後於七十年代創立國術擂臺賽。
和港島不同,東南亞擂臺賽不僅有傳武門派,還有全世界的其它拳派的武者參加。
像空手道、跆拳道、泰拳、柔道等都會有人參加,而且都是綜合技術性武者,並非只會單一搏擊術,更類似於後世的綜合格鬥。
而港島的擂臺賽從七十年代開始,因為沒有獲得資本的青睞,自然是資金有限,又沒有官方支援。所以只能由國術總會牽頭,各大武館響應,類似於自發性組織的小型擂臺賽。
自然也就獎金有限,但更多的則是一種榮譽。
陳尚武此次參加也不是奔著獎金去的,他也不在乎那點獎金。開這個武館他沒花什麼錢,除了買器材的錢,他和吳東的手上還有三十五萬左右的港紙。
這次和吳東參賽,他更多的是想獲得榮譽,提升自己及武館的名氣。
要不然,他即使想改變傳武的現狀,也是人微言輕,沒人會理會他這個毫無名氣的年輕人。
其實東南亞擂臺賽給了他很大的啟發,現在還未發展的綜合格鬥也許是傳武的一個出路。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包涵拳法、掌法、擒拿、摔跤、腿法,難道就比不過國外的柔術、拳擊、空手道、泰拳這些?
這些搏擊術能打,傳武就不能打?
肯定不是,畢竟不少的國外搏擊術很多也參考了傳統武術的技巧再結合他們本土的搏擊術糅合而成,要是傳武真的一無是處,那些人還學武術技巧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