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暮面色嚴肅地環顧四周。
“兵貴精,泰國一行還是需要在座的眾位師傅挑選推薦一些好手。畢竟這次的雙方打擂,關乎港澳臺三地武術界的聲譽,要是輸的難看了,丟的也是在座各位師傅的面子。”
陳老輕咳一聲,清了清喉嚨:
“劉師傅說的在理,大家商量一下,推選三位師傅出來。”
沉默了片刻,有師傅開口說道:
“陳老,劉師傅,這次直接安排年輕一輩師傅過去是不是重新考慮一下?”
陳老瞟了一眼說話的師傅:“為什麼?”
“老話講,薑還是老的辣。年輕一輩火候還不到家,功夫也淺,又沒實戰經驗,安排一些剛出師的年輕人過去,倒不如從我們這些師傅中挑三個人過去。”
說著這人看向其他師傅:
“各位師傅,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
其他人雖然沒有說話,但也贊同般的點頭,顯然這些師傅的想法一致。
中華武術自古以來,講究內外兼修,除了練筋骨皮還要練勁(發力技巧),還有思想和心態的修為。
這些都需要從基礎開始,從懵懂到熟練,到深層次的變化,都需要長年累月的累積。
練功夫的人,一般到中年才會有一定的積累。
體力、肌肉、思維、敏捷、內勁才到巔峰,在老一點,社會經驗和內涵也就愈發深厚。
年輕一輩,火候確實淺了點!
陳老抿了一口茶,砸吧砸吧嘴,衝這人說道:
“齊師傅,你這話沒錯。可往年的生死擂你也看到過。南師傅你也認識,他當初對戰泰拳的時候,曾兩次將對手擊倒在擂臺上,可最後的結果你也知道,南師傅輸了。”
老人提高一個聲調:
“南師傅明明數次將對手擊倒在地,可打到最後,體力不支的南師傅還是由於疏忽被對手抓住機會,一肘打的昏厥,輸掉了那次的比試,這說明了什麼?”
老人看向其他師傅,眼看眾位師傅默不作聲,陳老嘆了口氣。
“如果是鬥兵器,我肯定同意齊師傅這番話,因為鬥兵器看重的是經驗老到。”
“可這是擂臺搏擊,是比拳腳功夫,那是需要足夠的體能進行高強度、短時間的對打,支撐這些的是強悍的體格和靈敏的反應,戰鬥經驗,論這些肯定是年輕人佔優。”
“時代在進步,我們也要跟上腳步。不要抱著老思想,教徒弟也不要太死板,不要讓學員學了十來年的拳腳功夫還不能出師。武術是從冷兵器搏殺演變而來的,可你們看看歷朝歷代的軍隊,說句難聽點的話,以我們這個年紀,你去當兵別人還嫌你老呢。”
說到嫌你老三個字,陳老倒是笑了起來。
輕咳一聲,正了正神色,笑著說道:
“我看尚武國術館教學員的方式不錯,打基礎,練功,對抗訓練同步進行。陳師傅那個徒弟,才學了不到半年的功夫,拳腳功夫就有模有樣了。”
陳老話音落地,其他人眼神刷的一下,看向安靜坐在靠近角落的陳尚武,眼中神色意味難明。
聽見老人的話,陳尚武愣了一下,隨即不動聲色的端起茶杯。
略一思索,他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
其實陳老剛才的那番話還是他和老人說的。
那是剛開館時,陳老問起他教學員的問題時,他給的一番說詞,只是當時陳老沒有說話,他還以為老人家沒有認同。
他一直認為,武館除了不教真外,教拳也是相對保留。
入門先站三年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