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0章大明國足

周延儒不耐煩的擺手說道:

“朝廷這邊,還有五城兵馬司,以及曹鼎蛟,都沒有提起那天那件事,都這麼久過去了說明此事的影響已經淡化了。

叫你們家主不必在戰戰兢兢的躲在一旁聯絡感情了,當初有這個膽子幹這事怎麼現在承擔後果了?叫他們以後少幹這種事。”

“是,下官一定把話帶到。”

那人臉上露出了唯唯諾諾的笑容,周延儒卻是皺著眉頭說道:

“吳三桂那邊還是需要多多關注,一個強勢的錦衣衛指揮使,可不是咱們想看到的。

更何況他身後還背靠京營以及遼東勢力,就看他識不識趣了,銀子可以分他一些,但必須要聽咱們的話。”

……

崇禎九年八月初,吳三桂,董非帶上了由吳家家丁和按察司精銳差役組建的南京錦衣衛秘密來到了揚州。

明代兩淮都轉運使司設於揚州城,下轄3個分司:泰州、淮安、通州(今南通)。

兩淮都轉運使司還設有儀真、淮安壩兩個批驗鹽引所,所謂批驗所是產鹽區到行鹽各區間建立的鹽引檢驗機關。

明代食鹽的生產者稱為“鹽戶”、“灶戶”,有專門戶籍,世守其業,不能隨便更改。明代鹽政有“開中法”又稱“中鹽法”,明政府為解決北方邊防軍隊糧餉問題,規定商人輸入北方邊鎮糧倉米糧若干給予相當鹽引,奈米於邊境,領鹽於內地。

然而,到了明朝後期,什麼好制度全部被腐敗完了,原本年收入兩千多萬的銀子的鹽政,讓中央朝廷每年只能收穫一百餘萬兩銀子。

董非感慨的說道:“吳指揮,我手下的會計已經算了好幾遍了,大明每年的產鹽總量大約三百萬引,而揚州一府獨佔七十萬引。

兩淮鹽運司,從上到下的官員全殺了,堅決不會冤枉一個好人,還請大人下駕貼吧。”

吳三桂也是憤怒不已,這些貪官是如此可惡,換算過來他們是貪汙了多少所吳三桂小學?

哼!

吳三桂冷聲說道:

“鹽丁灶戶不必管,給我把兩淮鹽運司上下官員全部抓了,帶回去審問,他們名下的財產全部封存,我的人手負責抓人審問,董非,清點物資和收繳贓款的事情又交給你了。”

董非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抄傢什麼的他最喜歡了,不對!曹大人教育的多麼好啊,一切繳獲要歸公,八榮八恥記心頭,咱們也是為了大明的美好事業而奮鬥啊。

“弟兄們,把咱們按察司的本事亮出來,讓錦衣衛的兄弟們開開眼!”

“是!!!”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