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其他電影院來說可能不算什麼。
但是對他們巨幕電影院來說,也算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了。
很快,過來問詢的人越來越多。
二號廳裡也是《瘋狂的石頭》場次,和剛剛五號廳只差了半個小時開場。
當二號廳開場的時候,票居然賣出去了超過八成,而且基本都是現場購票,直接觀影,上座率高的可怕。
看到這種情況,老闆越來越激動。
煙也不抽了,就坐在大廳的一張椅子上笑呵呵的看著人來人往的客流。
這種盛況,自從濱河電影院開業,好像就沒有見過了啊。
與此同時,貼吧裡,快娛上,到處都是罵《瘋狂的石頭》的聲音。
不是罵質量差,而是罵《瘋狂的石頭》居然搞飢餓營銷。
大部分電影院,一天只有兩到三場排片。
好在還是有部分人是理智的。
“大家別罵涼秋和《瘋狂的石頭》了。
電影的排片,不是劇組能決定的,而是各大影院判斷做出的決定。
說白了就是各大影院都不看好《瘋狂的石頭》能出成績,所以才會這樣,等第一天的資料出來之後,這些影院怕是腸子都要悔青了吧。”
“……”
“《瘋狂的石頭》能出這種成績,恐怕不光是電影院想不到,涼秋本人也想到不到,本來只是玩票性質的電影,居然還火了。
上個星期《殭屍之地》的導演杜聲還嘲諷過《瘋狂的石頭》一定是部爛片,也不知道他現在是什麼感受。”
“……”
網路上的聲音開始發酵。
一些注意到的電影人,已經有了預感,或許他們真的看錯這部涼秋的處女作了。
於此同時,不聲不響之間,一些百萬粉絲的專業影評人開始發聲。
頂級的影評人許坤這樣說道:
“今天有幸參加了《瘋狂的石頭》的首映禮,回來之後,心情激動的馬上做出了這期的影評。
其實說起來,《瘋狂的石頭》是一部純粹的娛樂商業電影,它並沒有想表達什麼過於深刻的主題,僅僅是為了單純的娛樂觀眾。
相比之下,現在電影長久以來相當缺乏趣味性,電影人大都固步自封。
多數認定藝術品質才是影片的唯一標準,而大大忽視了電影的產業特性。現在的電影界,已經不缺少能夠拍攝高水準藝術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場脈絡拍出成功商業電影的人才。不要以為商業片比文藝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業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讓觀眾喜歡的商業片絕非這麼簡單。
本來我去參加首映禮的時候,心裡是不屑的。
有對電影本身的不屑,也有對涼秋這個作曲人主導電影的不屑。
而看過之後,影片《瘋狂的石頭》雖然以誇張的手法來製造笑料,但是你絕不能忽視這部影片嚴密的邏輯性,片中很多的笑點的成功都在於預先埋下的伏筆。
雖然誇張但是非常有說服力,足夠觀眾開動腦子來聯想。
由於影片中有著太多戲劇化的巧合,太多預設的幽默包袱,而人物彼此之間又有太多的聯絡,因此在如此龐大的資訊量之下故事極易發生紕漏,但整個故事講得相當嚴密,使影片從頭至尾並沒有出現過明顯的漏洞。
這樣一部商業電影絕對是需要精密地反覆推敲過,而並非耍耍小聰明就可以搞定的。
純粹的娛樂,加上精湛的佈局,這是這部電影讓我驚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