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各有千秋,不過《詭人》強的地方在於痴癲人頂尖的文字功底。
就好像每個字裡,都藏著無數懸念一樣。
而《鬼吹燈》就簡單許多了,甚至和白話文差不多。
作為一個有著高等學歷的編輯,她自然是覺得,《詭人》這種頂級的文字表現力,更加難得,更加優秀。
可對讀者來說呢?
周蘭思索著。
不是誰都能和她一樣,閱讀毫無壓力的。
或許對一部分人來說,《詭人》有些晦澀。
不是文獻,需要的不是思考,而是讓人閱讀下去的衝動。
而且痴癲人過於看中文字表現力,所以在劇情的推進上,有些緩慢,目前還看不出來主線劇情。
相反,《鬼吹燈》則在一開始就點出來了,以一個編輯的職業眼光來看,或許這就是一個優勢。
分析判斷了一陣,她得出了一個讓自己震驚的結論。
《鬼吹燈》,未必會輸!至少作品前期有獲勝的希望。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周蘭的心底微沉。
多次跨越頻道寫作,每一次都能在新的領域中帶給人驚喜。
這麼有潛力的一位作家,居然被高層生生逼走了。
……
網路上,大量的讀者在閱讀之後,評論成兩級分化的態勢。
“痴癲人不愧是中州懸疑三駕馬車之一的作家,這種文字表現力,我得說,我已經被征服了!
每一句話,都像是在埋伏筆,而且每一個伏筆,都在聯通其他的伏筆,最終把故事連線起來。
雖然只能看到世界的冰山一角,但僅僅是露出的部分,就讓人震撼無比。
另外《鬼吹燈》我也看了一下,寫的湊合。
但也只是湊合而已,根本就是一篇白話水文。
或許其他型別裡,白話文挺吃香。
可這是懸疑啊!
是最值得讓人回味的題材,這種白話文,真的有人會看?”
“……”
“樓主好大的口氣!
我怎麼就看著《鬼吹燈》更好看。
《詭人》寫的,根本看不出來有什麼劇情。
伏筆倒是多了,可這麼多的伏筆,對劇情一點推進也沒有。
也就因為寫《詭人》的是痴癲人這種大神,不然的話,絕對秒點叉。
至於你說的《鬼吹燈》太白,那難道不是優點嗎?
作為成年人,平日都需要工作,哪有時間研究什麼文字。
更好的劇情,才是更吸引人的地方。
而且《鬼吹燈》很白嗎?
也不至於吧,這種半白不白的感覺,反正我覺得挺好的。”
“……”
“我贊同樓上說的,《鬼吹燈》看似白話文,但實際上,卻也沒有那麼白,這種寫法,在我看來,才是最難得。
太白了沒人看,太深了看不進去,想要找到兩者的平衡點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