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果粉跟特粉在網路上的戰爭,帶來的影響最多也就是兩個企業誰家造車能力更強,帶來的影響最多也就是未來電動車三電系統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洗牌。但基礎材料的革新,則是全球所有半導體相關產業鏈底層大洗牌。
如果一定要類比,前者之爭,無非是飯桌上最肥美的那道菜擺在誰面前的問題,最多也就是把幾道菜換個擺放位置,但後者則是直接把桌子掀了,大家如果還想吃菜,不好意思請換桌,其中的意義天差地別。
在這個行當裡摸爬滾打幾十年,韓文清當然知道其中的意義。不需要寧為特別交代,他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建設,起碼這個事情絕對不能再從他嘴裡傳出去,對於他的改變大概就是對未來多了極大的期待,並在腦海中默默祈禱著,如果這個專案真能成功,哪怕他未來每年都加班,也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韓文清覺得有些事情並不重要,但是在另一個國度,有些人卻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
……
蘋果掌舵人蒂姆·庫克近段時間壓力其實很大。壓力主要來自於曾經許諾要一起成立聯盟,以對抗所謂強人工智慧平臺的那些盟友們。
其實真要說起來,矽谷這些公司的關係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好。即便是像英特爾跟微軟這樣互相成就的企業,雙方也不是沒打過官司,放眼看這些公司的歷史就會發現,誰更強大的時候誰便更有話語權。
比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微軟最強勢的時候就曾經強令英特爾放棄了其基於奔騰系列產品開發的NSP平臺技術標準,轉而支援通用序列匯流排技術,也就是現在發展得如火如荼的USB技術。當年的比爾·蓋茨自然也不會做無用功,主要還是因為奔騰系列CPU價格昂貴,影響了個人PC市場的發展。
當時486CPU價格只有奔騰系列的百分之五十,更為低廉的價格自然更容易讓當時的使用者接受,而每賣出一套電腦產品,也意味著微軟在世界範圍內多了一個使用者,這對於微軟這樣主打作業系統公司在電腦市場發展初期快速培養使用者習慣來說,自然最為喜聞樂見的事情。
所以對於所謂背叛盟友這件事情,其實蘋果不需要揹負太多道義上的心理壓力。但這次情況不太一樣,大家聯合起來的聲勢還是極為強大的。比如最為憤怒的谷歌、IBM、高通,還有微軟、英特爾、特斯拉……
當然其中最不必在乎的就是特斯拉的憤怒,畢竟蘋果造車計劃一旦正式施行,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這家同屬於美國的新能源車商,因為雙方的研發基因跟定位的目標人群重合度極高,同時又各有優勢。
蘋果優勢在於其龐大的資源整合跟調配能力,以及花費二十多年時間發展跟鞏固的高階消費者群體,以及封閉系統帶來的生態優勢。未來的蘋果汽車必然會搭配自家的iOS系統,這也意味著車輛成為蘋果生態系統的進一步延伸,還能跟手機配合,開創性的將生活跟駕駛融入到一起。
當然依照蘋果的傳統,蒂姆·庫克從來沒考慮過將重資產花費在自行建廠,他們會在全球考察有資質的企業透過合作的形式來滿足自家的造車需求。這並不難,現在蘋果只需要先造出一批足以驚豔世人的概念車,便有足夠的時間在全球打造一套完美的生態鏈,來完成PPT上的造車計劃。
對於這一點蒂姆·庫克非常有信心。正如外界的評價那樣,他是這個星球上能力最強的資源調配大師,他是能輕易的從那些龐大的供應鏈條中找到一條最完美的路線來讓產品恰到好處的供應全球,這也是蘋果的產品一直被外界詬病創新乏力但依然能保證高額利潤的原因之一,第二個原因自然是蘋果封閉但卻讓消費者欲罷不能的生態環。
而且現在距離蒂姆·庫克CEO合同到期還有兩年,作為1960年生人的蒂姆·庫克當合同到期時正好六十五歲,這些時間大概足夠他將蘋果造車計劃的全球資源鏈給理順。如果不能的話,也許他還可以再多幹兩年。是的,本來蒂姆·庫克已經準備在全球範圍內挑選蘋果的繼承人,但是最新的造車計劃讓他有了暫緩退休的打算。
人的想法始終都是在變的!
從2011年接替喬布斯成為蘋果公司的CEO,到現在2023年,蒂姆·庫克覺得作為公司CEO他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不止他自己如此評價,事實上蘋果公司的股東們大概也這麼認為。
否則他也不可能確立自己在公司說一不二的權威。要知道在工作他可不像採訪時,又或者釋出會上那樣平易近人,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恰好相反,工作中絕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極為嚴肅的。
但是外界顯然並不這麼認為,尤其是總有人喜歡拿喬布斯跟他對比。喬布斯釋出Iphone4時帶給全世界的驚豔,直到現在依然有人津津樂道。那群什麼都不懂的評論家們只會捧喬布斯的臭腳,喬布斯對技術的偏執、狂熱跟追求被無限放大,但這些人偏偏對他所做的一切選擇了無視。
甚至許多果粉都認為如果喬布斯依然再世領導蘋果,蘋果公司肯定會發展的更好,更強,會為科技公司當之無愧的明星,而不是每一代產品只是更大、更快、更多!
真的,有時候蒂姆·庫克也很想告訴這些人,喬布斯不管多麼偉大,但他終究只是人而不是神!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打破科技發展的規律,不可能讓蘋果憑空多出那些暫時只能存在於想像中的功能。極簡化的設計,蘋果4就已經做到極致了,更別提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們的審美並不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其實蒂姆·庫克早就不會被這種言論破防了,但是現在他似乎有希望在從蘋果公司退休之前,同樣釋出一款驚豔全世界,讓全世界的果粉為之歡呼的產品。但僅僅是釋出還不夠,他還希望能在多用兩年時間讓蘋果智慧汽車同樣成為這顆星球上銷量最高的新能源智慧汽車,在正式從蘋果離職之前,留下一個曾經喬布斯那樣讓所有人念念不忘的背影來為自己這些年的付出正名。
畢竟人的精神世界需求才是無窮的,如果只是從物質的角度來看待工作,蒂姆·庫克自然無需再幹了。這些年的工資加股權激勵,他的財富早已經突破十億美元,就算是他退休後開始過上這個星球最窮奢極欲的生活也很難在幾十年內把這些錢全部花完。
所以當這個念頭在腦海中浮現之後就已經揮之不去了。這些日子承載的壓力越大,蒂姆·庫克便越覺得他必須要堅持住。未來讓蘋果翻車的不一定是友商,不一定是華夏那些高科技企業,更可能是此時這些暴跳如雷的盟友們。所以也許他應該將尋找跟培養接班人的計劃在推遲兩年。這或許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所以他已經將這一想法透露給了公司股東們,這也得到了股東們的一致支援。因為這的確符合蘋果的利益。想想看吧,今年蘋果將在技術層面造出能直接吊打友商的概念車,但按照他們拿到技術標準,這一代概念車必然是天價的,且是限量款。
那麼接下來推出的第一代正式面向普通智慧汽車產品各項效能肯定無法跟蘋果推出的概念車相比,這個時候蘋果的確需要庫克這位大師的營銷跟資源調配手段,來鞏固蘋果在電動車行也的地位。對於股東來說,他們其實不要求一定要超過特斯拉,但既然出手了,起碼要能跟特斯拉旗鼓相當,能有一拼之力。
作為市值地球之一的高科技公司,蘋果公司可是有著他的驕傲,包括蘋果的股東們,所有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十多年磨一劍的產品推出之後反響平平,還會被友商吊打。他們甚至已經注意到了網路上關於蘋果跟特斯拉的爭論。是的,網路上關於蘋果造車的爭論,可不止是出現在華夏網路上,無非是華夏網民更多,爭論得更為激烈而已。
作為蘋果的股東,為了他們的信念,或者為了他們的錢包,這個時候必須力挺蒂姆·庫克。這就好像狂熱的粉絲,當蒂姆·庫克決定與全世界為敵的時候,他們必須要站在這位精神領袖的身後,為其搖旗吶喊。於是當蒂姆·庫克提出的想法後,股東們決定給予這位曾經為他們創造了無數利潤的大師更多的時間,兩年怕是不夠,再加一年!
所以就在友商最不滿的時候,同時也是華夏新年的最後一天,科技界又一條大訊息刷爆了無數人的朋友圈。
為了保證蘋果造車計劃的延續性,蘋果公司決定跟現任蘋果CEO重新簽訂了一份聘用合同,將其任期延後了三年,從之前的2025年延長至了2028年。
但這對於許多正廣為詬病蘋果做法的盟友來說,這條訊息,更像是挑釁。
……
“砰!”矽谷,谷歌辦公室內,同樣統率了這家巨無霸科技公司十多年的印度裔美國人桑達爾·皮查伊鮮見的發了脾氣,手掌拍在了桌子上,冷靜片刻後,他拿起了電話,這次他要主動把電話打給那位正春風得意的蘋果總裁。
電話接通,憤怒的情緒終於漸漸斂去,站在他們的位置比一般人更清楚,毫無威懾的憤怒根本無法解決任何問題。這個層面不管是對手還是朋友,都不會因為他的憤怒而去改變自己的想法。只有實質性的利益或者損失才能讓他們正視自己推行政策的得失。
“蒂姆,我剛剛得到訊息,恭喜你。”
“謝謝你,桑達爾,相信在我們雙方的努力之下,一定能繼續延續之前的友好。”
“當然!但是蒂姆,你是否看過了之前我給你發的郵件?我始終認為在應對華夏人智慧平臺這件事上,大家應該拿出一個統一的態度,如果被他們個個擊破的話,你真的不擔心我們花費這麼多年在諸多領域做的佈局都是在為他人做嫁衣?你要記住,那個寧對我們表現的並不友善,不止是他拒絕過邀請,更要看他透過公開渠道表達的態度。”
電話對面頓了頓,才開口道:“當然,桑達爾,我看了你的郵件。但我一直以為有些事情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就好像我們做出的任何一個決定從來都是優先要保障自家公司的利益。這是我們所處的位置所決定的。我能理解你的擔憂,但是正如之前我跟你通話時說的那樣,谷歌希望成立這個聯盟,但卻不肯向聯盟內的成員無條件公開你們的成果。比如你願意將最新的GoogleAssistant資料提供給蘋果嗎?”
“顯然這不可能。既然如此,站在我的角度當然要選擇一條最符合蘋果利益的路。蘋果跟谷歌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我們的硬體產品是生命線,沒有足夠多的產品銷量做支撐,我們不可能只靠軟體就能賺取到每年數百億美元的利潤。真的在這一點上我非常羨慕你,桑達爾,你們可以靠壟斷廣告聯盟躺著賺錢,你們的商業模式讓全世界無數廠商幫你們推廣自己的生態,可以自由的將利潤投入到對未來的佈局上。”